今天小源安排学习计划,她似乎特别希望得到我的学习陪伴,她安排我练字,她也练字,我欣然同意了。其实我对自己的字总不满意,可总是没有练字的动力,现在有孩子给自己练字的要求,我只能去练了。然而,当我练完后去厨房做饭去了,一切发生了反转。
小源气呼呼地跑到厨房里,当着我的面撕掉了练字的淋膜纸,发着牢骚说:“我不练了,再也不练了!”
我当时正在炒菜,她这突如其来的一顿火,感觉整个厨房都要烧起来,但我忍住了,没有针锋相对地发火,而是跟她说起了小时候做饭的故事。
“你知道我从几岁开始做饭的吗?”我问她。
“不知道。但你肯定没我早吧!”她自豪地说。
“我和你差不多吧!也是七、八岁,但我真正做得好吃则是十五六岁的时候。”
“啊?你做了那么多年的饭,怎么还不好吃啊?”她疑惑地问。
“我也不知道,我只记得中考后我去一家餐馆打工,学到不少厨艺,突然就开窍了。”
其实,我跟她谈做饭是想跟她讲讲练习的好处,练习一项技艺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看不到进步,但只要经常练习,日益精进,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质的飞跃。
这时,锅里马上要炒青豆了,她以前炒过两次,都是我在旁边手把手教她,她这次也提出要自己炒。
说完,她站在小凳上,两手麻利地撸起袖子,毫不犹豫地往锅里倒了两勺油,右手拿起铲子,左手把青豆到在锅里。瞬间,锅里发出“噗呲噗呲”的声音,她没有像以前那样尖叫,而是马上用铲子把青豆炒开,不停地翻炒。
看她干得十分起劲,我没有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把做好的菜往桌上端,她开始给盐,接着又加水,豆子在热锅里愉快地抖动着,她铲起一粒豆子尝了一口,满意而夸张地说:“太美味了!”我为了验证她的手艺,也唱了一粒。这盘只放了盐的青豆,虽然看上去有些单调,但甜度和软度都恰到好处,这正是青豆的本位。
爷爷和奶奶早已坐在餐桌前等待着小源的菜,她连走带跑地把这盘青豆端了出去,隆重介绍说:“这是我一个人做的炒青豆!”爷爷眯着眼睛笑了起来,似乎孙女做的菜不是一般的菜,而是一道山珍海味一般。
今天的晚餐,小源关上了话匣子,一刻不停地吃着各种菜,以前她只爱吃肉,像这盘没有给肉的青豆她看都不会看一眼。现在,她吃着自己做的菜,则突然发现素菜也一样有它独特的滋味。
吃完饭,她放下碗筷,突然说话了:“妈妈,我们去练字吧!”
我先是一愣,马上回答说:“好的好的,马上去!”
今晚的练字是她自己提出的,她特别认真,也没有让我催促,似乎她之前才发作的练字焦虑症不治而愈了。
原来,一盘青豆的成就感冲淡了练字时的挫败感,坏情绪得到了治愈,心情也变得快乐起来。也许是我们那番对话发挥了点作用,让她明白,持续的练习才会使手艺越来越精通。这就印证了一句教育的真理:生活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教育会促进学习。
厨房本是家庭主妇们为家人做饭的地方,但对儿童来说,厨房里的一切似乎就是一个实验室,把不同的食物通过加工就可以变成一道美食,简直就太神奇了。自从在老师举办的一次做一道菜的活动中,成功做出了一碗番茄鸡蛋汤后,她每天都要跑到厨房,要求一起做饭。
以后,如果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我只要说一句“我们一起做饭吧”,她也许马上会马上开心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