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那口井


    身居闹市,衣食无忧,每每静下来,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事。而首先浮在眼前的还是老家那口养育我二十多年的老井。

      我们老家地处丘陵,十年九旱,在高处是打不出水的。不知何年何月,勤劳的董家沟人在关爷庙前,仙翁河的滩底挖筑了这口井。从此,这个村子里的人就靠着它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了。

        因为此水来自张果老山,水清甘甜。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为一河水,在春天掐脖子旱的时候,其他井内都没有水了,唯独它还可以浸出水来,供人们吃用。村民都说,这是托的张果老,关老爷的福呢!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和姐姐去河里挑水。由于个子低,水桶老碰地,姐姐便把担杖须在担杖上绕一圈,把它变短,才免强挑得起来。挑不动整桶水,姐又把整桶水一分为二,让我挑半桶。

        第一次挑担子,重心不在肩上,只能用手保持平衡。走起来踉踉跄跄,东倒西歪。惹得过路人哈哈大笑。那时岁数小,也不知羞涩,只是咬着牙儿往前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子和力气都在悄没声儿的增长着,渐渐的开始自己去挑水了。可是提水却是个巧活儿。如果摆动不好,水桶始终漂在上面,侍弄半天,一滴水都打不进去,急得你抓耳挠腮没有办法,只有等大人帮忙才行。后来,家长给想了个法子,在桶口的一侧绑个铁器,靠它的压力将桶口坠进去,就能很轻松的提到水了。

        到了高小以后,挑水的活儿就基本上独揽了。每到中午或下午放学,我就挑起两个水桶,去老井挑水。

        几挑水下来,累得汗流夹背,但当你看到水缸里盛满清凌凌的甜水时,我都会找一个凳子坐下,一边擦汗,一边望着水缸发笑。因为这一点一滴的水儿,凝聚着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哩。

          时过境迁,走上工作岗位后,离老家渐行渐远,有许多的人和事都已淡出记忆,只有那口老井,虽然已被自来水所取代,闲置不用了,却让我始终不能释怀。每次回家,都要去看看它,那个养育我,给了我许多乐趣的那口老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楔子 阿斋是被他娘捡回来的。 那是隆冬腊月初八,雪片又密又急,从苍穹到地皮,冷冬如编织着一块快厚实的白布。阿斋...
    李古阅读 10,187评论 1 4
  • 文/秦溯之 故乡的名字叫做滩井。也许是名字有些怪吧,我从很小的时候便想象着这名字的由来。也曾问过年长的大人,然而都...
    秦溯之阅读 4,731评论 1 1
  • 故乡的老井,如今只剩下一口,它在前街湾边紧贴着一座民房的院墙,仿佛一位孤独的老人在那里看守着几百年的沧桑。 据传,...
    乔木的天空阅读 3,526评论 3 7
  • 香薰台
    资料菌阅读 1,196评论 0 1
  • 长街亭,烟花绽,我挑灯回看。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月如梭,红尘辗,你把琴再叹。 流年逝,韶光暗,我断弦扼...
    东西夏阅读 3,8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