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问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我想,大多数女孩子的第一想法便是好看的,然后才是上进、孝顺、有趣等品质和性格方面的附加。
不可否认,有颜值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是相较来说会占优势的。
那么,如果在问:大概长的什么样类型的呢?
答案会多种多样,但离不开“小鲜肉”、“花美男”代称的年轻偶像的存在。审美在认知方面是个人的,但会受到大众审美的影响或引导。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审美都在朝着大众审美方面发展。
而现如今,我们的大众审美似乎过于女性化了。
这是个包装化的时代。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你都会发现任何产品都十分讲究包装,越是价格昂贵的商品,其包装越是精美。只有这样精致的包装,才可能尽最大程度去吸引顾客。
同样的,在两性吸引当中,我们也会更倾向于相貌姣好的一方。其实,这无可厚非。
今天,想跟大家谈谈男性化妆以及现在偏向小鲜肉的审美现象。
二
中国古代其实也存在偏小鲜肉的审美倾向。
《汉书·幸佞传》: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后汉书·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首弄姿。
从汉代就有兴起这种偏小鲜肉的阴柔审美。这其实和古代权贵们对男宠、娈(luan)童的性癖好分不开。例如汉高祖和籍孺,汉惠帝和闳孺,汉文帝邓通,汉哀帝和董贤.....
到了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开始广为社会接受。
《北史·魏·彭城王韶传》说:“勰孙韶至北齐袭封,后降为县公,文宣帝——高洋——尝剃韶鬓须加以粉黛,衣妇人服以自随,曰:‘以彭城为嫔御。’”
到唐代渐渐有所衰弱,宋朝时又兴起,接着元朝又降温,随后明清再起头,特别是到了清朝更为严重。
明代张岱《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相传某巨室喜押狡童,而患其或愧拒,乃多买瑞丽小儿,未过十岁者,与诸童戏,时使执烛侍侧,种种淫状,久而见惯,视若当然,过三四年,稍长可御,皆顺流之舟矣。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类的男宠样子都十分的精致美丽。例如陈文帝的男宠韩子高: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汉哀帝的男宠董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贤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
这样的男宠、娈童的风气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主流审美,以至于人们对美男子的标准是貌美肤白。
这种貌美肤白不是说他们的举止像女人而是说他们的皮肤状态。在追求外表的貌美肤白外,人们还极其关注男子的品德、才华、身材、眼神、行为举止等等体现出来的一种气质,一种精气神。
无论是潘安还是卫玠他们在容貌上十分精致好看,且在其品德、才能方面也十分突出。这才因此被人们评为美男子。
三
在现在这个社会上,男生会化妆,爱捯饬自己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但是否男生爱美丽,涂了BB霜、遮瑕膏、口红就不阳刚了呢,就很娘呢?
我想说:第一,“娘”是一种精神状态,不是光凭外貌就可以判定的。第二,男生爱美丽并没有什么错。并不是只有糙汉子才算的上是男子汉。
所以,我不反对男生化妆。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谁又能剥夺你爱美的自由与权力呢?
为什么我们现在偏爱小鲜肉这类的男星呢?
这不仅有我国历史上审美方面偏向“柔弱书生”的传统观念的原因,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这个包装化时代下人们心中扎根的“颜值至上”观点。
说实话,我最讨厌的依旧网络用语就是:颜值即正义以及舔颜之类的话语。
颜值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们心灵上的愉悦,但实力或者是才能或者是道德品质才是能在我们心里历久弥新的事物。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喜欢男生化妆,不是在于你的容貌上的女性化而是因为你精神上的女性化。一个男人可以长得像女人一样精致,令人惊艳,但他在精神上像女人。
反观我们荧幕上的偶像,大多长精致可爱,而行为举止方面也楚楚可怜或是妩媚动人。而我们普通的男生们个个也过上了伪精致的生活,在外表上将自己收拾的服服帖帖,但内心还是住着一个小公举。
“狼”和“娘”只差了一个偏旁,却是给人极大的反差。希望男生们可以有狼的精气神,即使你爱美或是不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