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内的时候,这个阶段一切都好,初为人父母,为的是把更好的给下一代。奶瓶、卫生纸、奶粉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的是最好的,那种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给孩子的信条,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奶瓶,冲奶粉之前清洗一次,用完之后及时冲洗,下一次用之前继续要简单冲洗一下的。
两个月的时候,发现儿子腹股沟(这个专业名词是后来去医院才知道的)的位置略微有些胀,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又一次儿子哭闹的厉害,突然发现“牛牛”下面右侧鼓起来了,挺严重的哪种,媳妇说这个好像是疝气,为了这个还批评了一下媳妇的乌鸦嘴。第一次出现,虽然心中不安,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百度了很长时间,答案都是模棱两可,儿子停止哭闹之后,“牛牛”旁边也恢复正常了,所以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结果那几天每次儿子哭闹厉害的时候,都会出现鼓包,这肯定不能继续这样了,必须去医院。于是找了我们当地的三甲医院,挂号找医生,医生看了之后说了句:这是腹股沟斜疝,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的,孩子还小,半岁或一岁以后再过来,平时不要让孩子哭闹,其他没什么事。医生一大段话,我们消化了好长时间才全部弄明白。首先能确认的是,儿子肯定是得了这种名叫腹股沟斜疝的疾病,这种疾病俗名:疝气,可以治疗,但现在太小,半岁之后再说;其次,平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哭闹,哭闹容易引起疝气发生。
虽有不甘,但也只能这样,回家之后能注意的就是,尽量减少儿子的哭闹。白天还好,额岸上这小子睡眠太少,醒来就哭,没办法只能抱着满屋的转悠,实在不行就给喂奶,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医生说必须半岁以后再去医院,但我们还是找各种渠道打听,能早点治疗最好,发动全家人,各种打听,但这种事哪有那么快有结果,只能继续维持现状。
儿子四个月的时候,媳妇突然得知她同学家的儿子,小时候也是疝气,在哪里治疗的,现在都已经痊愈了,这下好了,不过要早点去,越早去治疗时间越短,效果越明显。这可真是,医生和医生的说法不一样,苦的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问清楚具体医院和医生之后,我们马上去找这位医生,医生让做B超检查之后,再次确认了这是腹股沟斜疝,可以治疗。治疗办法是带着腰带,腰带前面有个装药的药囊,药囊必须盖住肚脐眼,然后每天两颗胶囊,两瓶胶囊每瓶100片,也就是说这个胶囊要吃100天,吃完之后过来复查就行。
虽然不情愿给小孩吃药,但这个没办法,不吃不行,好在胶囊是中药粉末,不是西药,心中对于西药甚是排斥,尤其是我儿子出生那几年,新闻媒体到处都在报道的抗生素泛滥,中国人输液太多云云。回家之后,老妈根据儿子腰围大小,适当的把买回来的哪个腰带做了简单的改动,这样更适合儿子佩戴,胶囊更是每天必须给吃。四个多月的小孩子,即使胶囊是粉末,吃起来也费劲,每次吃药的时候,都要费很大劲,但不管怎样,都在坚持给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