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365读书节目里,反复听潮羽朗读一篇题为《我努力,是为了让我的本事配得上我的情怀》,这篇谢可慧写的文章深深的打动了我。
主人公古丽,人生每一步路都经自己审慎地思忖过。
读大学,自己定要去考研,只是为了经过一个系统的学习。此时也生出一个梦想:拥有一家自己的旅店。
虽然后来考研没有成功,但她一头扎进了广告设计。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实习的她连轴转了几十天,就搞定一项200万的项目。后来她在设计上风生水起,她成了"某总"。可就在这时她辞职了,为了她的旅店梦,她舍弃了广告业里的所有,去了江南古镇开了一家旅店。
在这里时光静了下来,有所有她曾想要的:清淡如水的日子,大书柜里装满了自己想看的书,大肥猫在树上闹腾……
古丽为了梦想,为了情怀,一路高歌,一路努力,一路闯……
听到这些,我想起钱钟书、杨绛两位学界泰斗,想起鲁迅,想起沈从文……他们是努力的,他们似乎不知疲倦,日日夜夜埋首研究、学习、读书,沉醉其中,写出一篇又一篇的好文字。作家是社会的眼睛,为了让这双眼睛更敏锐,更深刻,他们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怀揣向社会献更好"丝帛"的情怀,他们每天像"蚕"一样的吃桑叶。
想起居里夫人,想起屠呦呦,走在科学路上,有多少实验要做?有多少报告分析要写有?多少资料要查证?这期间重重困难,如何克服?如果没有情怀的支撑,随时出现的一个难题,都可能让人打退堂鼓。
……
所以,初三的孩子们,我们学习之路有多苦?
与他们比起来,我们那些困难又算得什么?当我们害怕记单词,当我们害怕背古诗,当我们害怕做那么多作业时,我们想过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吗?
我们眼里只有困难,心却没有亮着灯。
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提出期望,立马能得到满足。如若不行,哭闹几下,就可得到满足。一个玩具,一辆自行车,一双新球鞋,"呼"之即得。我们没有耐心等待。我们就这样把我们的耐心,意志弄丢了。
而学习不是这样,许多时候不能马上满足我们,它往往给我们一个个黑脸,一个个大跟斗,一个个大巴掌,他不是哭闹几下脾气就可以实现,他需要我们给学习许一个愿望,然后耐心等待。等待的过程就是努力,就是一旦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可是在初三之前,我们没有面临过如此的考验,我们没有为实现一个愿望而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的经历。于是,在日复一日的琐屑里,我们丢失了进取心。
没有了进取心,没有了耐心,这样的心会把我们领到哪里去?
当我们害怕学习,害怕读书,我们的心一定是有问题了。不如索性真正放下作业,放下古诗,在居里夫人,在杨绛,在屠呦呦的故事里转一转,在古丽的经历里瞧一瞧,让我们的心积聚能量再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