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罗马假日》感慨于派克与赫本40年的友谊,异性之间可以成为知己意义上的真正的朋友吗?从尊重人性的角度来理解一下,也算是一种整理。
一种情况简单一些,对对方保持着朋友以上恋人一般的标准付出是不容易的,其中至少一个人(或两个人)一定对对方有充分的好感,所以这份关系温暖,有超出预期的幸福感,比方说,常常因为对方的关爱有心都化了的感觉,但是因为主观客观种种的原因,觉得没有可能,所以把爱慕留在心里,站在了界限边上,且一直没有越界。假设好感能一直持续,隐忍也能一直延续,那么一直装傻就可以保持友谊。
另一种情况就复杂得多,爱人怎么退回到朋友呢?也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相处过程中彼此的磨合不佳,个性差异,无法达到包容理解,在长久的矛盾,争吵,伤心,失望,彻底绝望后,放弃了这段感情。这里面的两个人至少有一个人,是不够爱对方的,所以不懂得付出和牺牲。另一种是两个人有深厚的感情,但因为客观上的困难和问题,无法结合,在坚持和放弃的心痛不已中分开了。但是这两种情况在结果上是相同的,对感情真正投入了,就不可能不受情感影响,充分理性且恰当的处理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那么,有心也好,无意也罢,伤害在所难免,双方都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以及可怕的伤痛记忆。分开后都难以面对,所以不管好人坏人,都变成了陌生人。可是,曾经身心如此靠近的两个人,应该可以说是世间最了解彼此的人,如果双方精神纯净,人格高尚,让人感觉到再也遇不到这样的人了,就会感觉珍贵而难舍,即便已经有了新的开始,也不想那个人永远消失在生活中。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又艰难的,能做到的一定是足够豁达而成熟的人。
经过时间的推移,有一天两个人能心平如水地面对面,从相遇时开始,把过去所有误会、伤害、怨恨的心理绳结都一一解开,解释并得到彼此的谅解,即使真的错了,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内疚自责和不安,让彼此充分感受到其实一切都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悲惨,人性是温暖柔和而善良的。当哭着又能含着泪微笑时,就是握手言和的开始。
然后,这段缘分能否有全新的起点,就需要更大的努力了。尤其是在感情里爱得更多付出更多的那个人,受的伤也是加倍的,另一个人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现在要做得更多一点。两个人把从前没做到的,觉得辜负了的点点滴滴都尽力去弥补,在每一天里慢慢暖化已经变冷的心,从新的角度再次认识已经成长的彼此,怀着信心和勇气,圆满自己和对方。直到有一天,一个人说:我是真的爱你。我那时真的应该做得更好的。而另一个人说:我也很爱你,我也做得不够好。
当两个人走在阳光下,微笑着看着彼此,眼前的人不再让自己痛苦,纠结,别扭,是可以信任的人,什么感受都可以分享,什么心事都能体会时,内心怀着对现任的忠贞,把曾经的爱升华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这也许是太过美好的理想,可是想象一下,微风中,并肩而立的两个身影,徐徐前行。是不是人世间动人的难得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