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轻微社交恐惧的,明明小的时候还能在楼下肆意挥洒汗水,等不到妈妈阳台的呼唤就可以和一帮朋友疯到天色渐晚。可现在,曾经熟悉的好友发个消息都要犹豫半天,思考思考用什么语气回复。那是自己曾经熟悉的人,自己却再也找不到熟悉的感觉,只能小心翼翼,生怕断了这最后一缕情分。
寒假已有一阵儿,前几天一个小姐姐问我,要不要回去看看高中班主任,突然挺想他的,突然懵逼的我第一反应就是委婉的拒绝,好像已经有很久,习惯了自己小天地,我渐渐忘了突然想见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有时甚至在想,好久不见的人,若能再也不见该多好啊。
可潜意识再说,一个人在家有什么好?多访几个朋友,怀念怀念过去,聊聊未来,说说话貌似也不错。我就也怀着这样的心境,让自己保证每个假期一次跟住了两年的舍友吃顿饭,玩一玩儿的习惯,可转眼已是第五个假期,再聚在一起说着笑了三四遍的老段子,聊起来仅有的一两件让所有人都记忆深刻的事,脸上除了写满尴尬,也做不出其他的表情。快乐是短暂的,尴尬却是永恒的,我不怎么想用讨厌来形容这种相聚,却也喜欢不起来。
停下来想想,到底是社交抛弃了我?还是我抛弃了社交?
有太多数不清的鸡汤文说着人脉有多么重要,友谊有多么珍贵,这些听烂了的话语在我耳边一遍又一遍的絮絮叨叨,让我不得不十分看重social,而一个不太会social,又没有social资本的家伙,缺失的久了,丧失了这项技能,自然怕了。
怕了,也多了几分无可奈何,独自守在自己的圈子里的日子,也慢慢的成为了束缚,我跳进过二次元的圈子,又慢慢的一步步从中抽离出来,我也尝试沉迷于游戏度日,却很难找到足以支撑起假期的消遣。不仅在情感上越来越淡漠,越来越恐惧,这个顽疾慢慢的要把我和世界上的一切分割开来,抛弃了一个又一个圈子,留下了自己。
如果我已80岁高龄,或许这日子想想也不错,坐看云卷云舒,等着最后一天的来临,无喜无悲,倒也舒服。可又偏偏不是,前几天刷到一篇文章《是什么杀死了20岁的男生?》。答案无非就是在这个时代下,大多数人的被束缚的太多,通俗点儿讲,身处的环境和能力不足以支持自己的那颗心。有不甘,有自怨自艾,还有那么几分看不起自己。前不久看到一个感觉还比较靠谱的兼职,却在看到需要面试的时候放弃。不仅丧失了交流的技能,也丢掉了开始的勇气。
也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我才问自己一句,那些真的重要么?虽然我不知道答案,但即使不会social,即使不知道怎么去开始,不问理由,不考虑一切的走其他的路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那些个被鸡汤文喂饱了的世俗眼光,那些个不适合自己的路,都不是束缚,而是一块警示的牌子,告诉你,该换一条路再开始了,即使只有自己,也可以看一本书,背背单词,做一些锻炼,抛却其中功利的想法,就为了自己找一个开始。不启程,永远寻不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