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通鉴‖刘邦东进拓疆,项羽伐齐受困(前205)

汉纪0234 

原文:

二年(丙申、前205)

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

陈馀悉三县兵,与齐兵共袭常山。常山王张耳败,走汉,谒汉王于废丘,汉王厚遇之。陈馀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陈馀,立以为代王。陈馀为赵王弱,国初定,不之国,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

张良自韩间行归汉,汉王以为成信侯。良多病,未尝特将,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王如陕,镇抚关外父老。

河南王申阳降,置河南郡。

汉王以韩襄王孙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信急击韩王昌于阳城,昌降。十一月,立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汉王。

汉王还都栎阳。

诸将拔陇西。

春,正月,项王北至城阳。齐王荣将兵会战,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项王复立田假为齐王。遂北至北海,烧夷城郭室屋,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齐民相聚叛之。

汉将拔北地,虏雍王弟平。

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


解读:

公元前205年冬季十月(按当时颛顼历,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末),项羽密令他分封的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攻击义帝楚怀王,在长江中将其杀害。此举最终抛弃了用以号召各路义军的傀儡象征,加速了项羽所封诸侯的分裂进程。

与此同时,陈馀因旧怨难消,调集了自己封地三个县的全部兵力,联合齐国田荣的军队共同袭击常山国。常山王张耳战败,逃往汉王刘邦的势力范围,在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拜见了刘邦。刘邦给予他非常优厚的待遇。随后,陈馀前往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迎接原来的赵王歇返回赵国,重新拥立其为赵王。赵王感激陈馀的功劳,便封陈馀为代王。考虑到赵王势力尚弱,国家刚刚恢复安定,陈馀没有立刻前往自己的代国就任,而是留下来辅佐赵王,派遣相国夏说前往代地驻守。

也在这个十月,张良从韩国秘密潜行归来,重新投奔刘邦。刘邦封他为成信侯。张良体弱多病,未曾独自统领过军队,他作为谋士为刘邦出谋划策,时常跟随在刘邦身边。

刘邦于是将国都定在“东通三晋”的战略要地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此地是由关中东出函谷关的门户,选择在此建都,反映了刘邦的意图不限于“王关中”,而在于图谋关东的广阔地区。

定都栎阳后,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根基:一方面兴修水利,发展关中根据地;另一方面颁布政令,瓦解敌军并稳定统治。这些政令包括:率万人或一郡来降者封万户;开放秦朝苑囿池沼让百姓耕种;免除蜀汉民众二年租税;免除关中从军士兵家庭一年的赋役负担;选举“三老”协助县令教化民众,并免除其徭役;废除秦朝社稷,建立汉朝社稷。

在政权建设的同时,刘邦也积极向周边扩张。刘邦亲率主力向东推进,前往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安抚函谷关以东地区的百姓。

在汉军威慑下,项羽所封的河南王申阳投降,刘邦随即在其地设置了河南郡。

为了经略韩国旧地,刘邦利用韩国旧王族内部矛盾,任命韩襄王之孙信(史称韩王信,以区别于大将军韩信)为韩国太尉,率兵攻打项羽所封的韩王郑昌。信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对韩王郑昌发动猛烈攻击,迫使其投降。同年十一月,刘邦正式册立信为韩王。从此,韩军成为刘邦麾下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经常随同汉军作战。

完成这些事务后,刘邦返回都城栎阳。数月间,刘邦不仅安定了三秦之地,更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显著成就,为东进与项羽争雄奠定了重要基础。

进入该年的春季正月,项羽率军北上抵达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齐王田荣领兵迎战,兵败后逃往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县),被当地民众所杀。项羽于是重新拥立田假为齐王。随后,楚军继续向北推进至北海(今山东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项羽的军队沿途烧毁城池房屋,活埋田荣部下投降的士兵,掳掠当地的老弱妇孺,所过之处破坏严重,杀戮甚多。民众本已杀死不得人心的田荣,未料项羽变本加厉,更为残暴,因此激起了强烈的反抗。田荣的弟弟田横收拢齐国溃散士卒数万人,在城阳一带坚持抵抗,使项羽军队深陷泥潭,战事陷入胶着。

就在项羽被牵制于东方之际,汉军将领攻占了北地郡(今甘肃庆阳一带),并俘获了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

同年春季三月,刘邦亲自率军从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渡过黄河。魏王魏豹投降,并率领自己的军队加入刘邦麾下。汉军继续东进,攻下河内地区(今河南焦作、新乡一带),俘虏了殷王司马卬,并在该地设置了河内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