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讲究效率,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主要标尺, 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这场游戏。竞争与压力,机会与选择,我们看似得到了很多,但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甚至迷茫。
你幸福吗?或许这是一个比“你成功吗?”更有价值,也更难回答的问题。这是一个只要你静下来,就会自然出现的问题。夜深人静,我们总会不自觉的问自己幸福吗,快乐吗。
说到底,人生最重要的,是来自我内心的幸福感,仅仅依靠外在的财富和成就是解决不了。
《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课》是一本关于人生幸福问题的书,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
作者陈海贤(动机在杭州),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临床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曾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积极心理学》的通识课,广受欢迎,被誉为浙江大学版的“幸福课”。
在知乎专栏撰写“幸福课”专栏,共有480491位关注者,是知乎2015年第一届盐Club荣誉会员。现为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帮助敏感内向者找到幸福之道,同时帮助身处过渡期的人完成从旧自我向新自我的转变。
书中有关于我们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经典心理学问题以及深度探讨,深入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以及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还有一些咨询来信以及作者的温暖解答。通过本书,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中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学习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技巧。下面就是笔者读完本书后最有感触的几点:
1、 远方是药也是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曾今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很多人认为这是反对庸俗生活的一种表态,一个宣言。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大的世界都不在此时此地,而是在远方,它意味着变化,希望丰富的体验,和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这也可能是很多人逃避现实,麻醉自我的一种手段。
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因为当下生活的挫折,因为对自我生活的失望,所以幻想着远方可能回带给自己不同的体验。
远方让我们向往,也让我们感受到焦虑。不管远方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我们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想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自己。
也行有些人确实可以通过环境,来改变自我,更多的人却还是陷入原先的生活模式。
生活没法通过简单的换个环境就重新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长长的过去。我们的行为习惯并不会因为到了远方就消失,他不在环境,而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所思所想中,在我们对挑战的回应里,在我们和环境互动中。
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模式,了解它们的历史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当环境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去尝试新的的模式。
有一个小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自我改变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的很不如意。对工作,上级,同事都心怀不满,决定辞职。同时决定在工作的最后一天,全新的投入工作,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给自己一个纪念。结果,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却发现,自己感觉挺不错,甚至有点喜欢工作的感觉,同事,上级也没有那么讨厌,反而都很友善,于是放弃了辞职的念头。
接受自我
人们会通过和自我期待作比较,来判断自己的好坏,真实的自我和幻想中完美的自己,正是参照停的两头,幻想中的自我越完美,你就越容易受挫折,就会越焦虑。
当我自己用优秀与否来评判生活,我们就不自觉的把生活分成了两种, 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我们会排斥自己的另一部分,当我们用这种框架来看待生活时,常常会陷入焦虑和不安。
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正是恐惧,导致了所有害怕失误的出现,另一方面,正是过度渴望,使所有的希望都变得不可能”。
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的恐惧,我们会把关注点过多的放在自己的缺点上,甚至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有很多完美主义的者,一旦事情不如预想的就会自暴自弃,否定自我价值。
古希腊斯多葛哲学派,他们相信保持平静最佳的方法就是,彻底的悲观主义,愤怒和失望源于乐观主义的期望。
降低自己的期望,接受真实的自己,可以有效的缓解我们的痛苦。
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把理想完美主义的执念和侥幸彻底浇灭,不再妄想,不再希翼,我们不再与世界为敌。也不再与自己为敌。
我们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我们开始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所有的现实都会成为我们进步的条件,而非阻力。接受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平庸,我们就要越努力,我们可以带着问题上路,从踏踏实实简单的事做起。
琐事是道
因为目标,所以有了对意义的想象。我们把生活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意义的,一部分是琐碎的。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脱离前一部分,得到后一部分。
我们排斥琐事,是因为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会认为这些时间是我们的。而不想做事情的时间,会认为不是我们的。实际上,这些时间都是我们的时间,我们都有责任好好去珍惜。
事实上,一件事情是不是琐事,并不是由这件事情,性质决定,而是由你对他的态度决定,如果你不侵犯它,以庄重的态度对待他,那么它就是重要的事情,因为每一部分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爱克哈特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一书中说:万事万物都是深刻相连的,意味着好与坏的心理标签最终就是幻相,好坏只代表了我们狭隘的观点,只是相对的的真实。
当你不再排斥另一部分的时间,你的生命就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并不是按部就班,按照计划一成不变的机械进程,我们的很多人生大事往往都是计划外的产物,恋爱,工作,生孩子,这些往往都是不期而至,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生活,我们便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禅宗教导门徒们要时时观照,保持警觉,不被自己的思维和偏见所束缚,少了一些分别心,我们能 更很完整的智慧。
尝试以认真的态度,做一件琐碎的事情,比如洗碗,扫地,做饭,或者照看孩子,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
坐卧行走皆是禅,把它们当作修行一般的真实感受,感受事情的每个细节,观察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情绪和感受,也许,你会发现我们同样会获得快乐的感受。
2、两种思维模式
你相信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还是不断成长的?
你相信的处境可以改变吗?进而你相信的你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吗?
德韦克教授认为这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成长性思维和僵固型思维。
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能力是不断成长,并把注意力放在发展上;固守性思维,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会把注意力集中现状。
我们的很多烦恼都来自于我们当下的得眼光,静止的看待问题,比如财富、关系、能力。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那很多烦恼就会消失。
对待生命
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的存在。他是我们在环境中,在应对困难,作出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来的。
生活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功的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可以选择,每个人都可以经由自己的努力,活出真正的自我。我们做事的动力,不只是想跟别人比输赢,我们每个人努力成长,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扶持,最终我们通过不断的发展来完成自我的创造和成长。
对待挫折
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冒险,接受失败,认为失败乃是进步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他们会把挑战看作成长的机会,因而迎接挑战。他便把努力看作激发自己能力的必要手段,并努力陪同,他们更容易面对批评,会把批评看作对自己的帮助,对于别人的成功,他们不会妒忌他们,相信自己一样达到一样的的水平。
对待关系
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相信关系是不断成长的,因此更愿意投入精力来经营和改善者的关系,他们相信无论成长过程有多么艰难,矛盾总可以消除,关系总可以改善,他们也愿意相信,好的婚姻和爱情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沟通和理解,需要维持和经营。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曾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只要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现实中一般的情况是:如果你想努力和发展这段关系,对方总能感到你的善意,而当你产生放弃的念头,对方也会有更多的不安全感,两个人的矛盾就会升级,也会找更多放弃的证据。
苏菲教有一个故事:
有位住在中东的国王,总是在绝望和快乐的情绪中摆动,痛苦不堪。他听说有位受人尊敬的得道智者,已经大彻大悟,于是就派人去全国寻找,最终找到了这位智者。这位智者答应了告诉他秘密,他送给了国王一枚戒指,告诉国王,时刻带着这枚戒指,下次如果有事发生就默念戒指上面的文字,戒指上刻着“这个,同样的,也会很快过去。”
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就会超然客观,面对失败和痛苦我们不会成谜其中,面对成功我们也不会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3、赋予生命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人生发展动力,也是获得幸福感重要源泉。没有意义的人生,会让人感到空虚,做什么都没有意思,人生就会失去鲜活的力量。
生命的意义是自己创造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毕淑敏在一次大学的演讲中说道,“生命没有意义,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马克斯韦伯:“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
努力的去生活,去旅游,去恋爱,去冒险,去工作,开怀大笑,深夜痛哭,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真实的生活是人生意义的土壤,当我们更真实的生活失去联系时,我们无法感觉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来自于对生活的提炼和总结,我们的阅历越丰富,我们的体验就会越充足怕,也能发现更多的意义。
意义的本质在于链接
人生意义的本质在于连接,这种链接包括空间链接:自我和他人联系,个体与群体链接;也包括在时间序列中的链接,由此刻与过去和未来的链接,当个人感觉到自己是更宏大而有序的整体的一部分时,我们便会产生意义感。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发生关系,家人,朋友,爱人,同事,在人际关系上连接自己和他人是爱,如果我们彼此需要和被需要,爱和被爱,那我们就会有意义感。相反,如果我们是孤立的,与人隔绝,就会感到空虚。
连接现在和未来的是目标,目的感是意义的重要来源,当个人感觉到自己和未来的链接,你会发觉当下的意义。如果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的过去是怎样达到现在,现在如何前往未来。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人生每个阶段在我们生命的位置和意义。
小结
幸福之途坑多路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充满缺陷的世界中,但我们想象的生活却是完美的幸福,我们需要承认这种不完美,并从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机。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生活,改变现状,直面自己的人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我们需要认真生活,去创造更多的体验,让自己的人生丰盛幸福。
金句
当情绪和理智需要协调一致时,理智总会屈服于情绪。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善心,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都应该有边界。
积极的生活不是应该,而是想要,他从来只是一个选择,有时,还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要作为一个有趣的人,总要做些不一样的选择,付出一些世俗的代价。
生命影响生命,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