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最重要的特色是什么?自然。了解了“自然”二字的深邃含义,就能对道家主张的治国处世之道有了深刻的理解。
谈到“自然”,很多人会想到自然界,但“自然”不是自然界的意思。《道德经》提到五次自然,没有哪一次指代自然界。自然界是指天地万物,但《道德经》说的很清楚,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有人会问,你不是说道似全吗?天地万物包含了宇宙的一切,那么,道不就是天地万物吗?那么,自然不就是天地万物吗?
在范围上而言,道似乎和天地万物相重合,但天地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是有生死的,作为“全”的道,却是无始无终,独立长存。另外“自然”是指道的运作规律,而不指道的范围,因此,“自然”不是自然界,道也不是天地万物。
“自然”是指什么?是指自己如此的状态,自己本来的样子。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子在这一章中阐述了道与自然的关系。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人也是大的。存在界有四种大,而人居其一。人所取法的是地,地所取法的是天,天所取法的是道,道所取法的是自己如此的状态。
道大、天大、地大毫无问题,大就是范围广大得让人难以用经验和理智去把握。但人为什么也能称为大?在帛书本中不是“人”字,而是“王”字,“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指悟道的统治者,他之所以称为“大”,因为他能觉悟“道”,从而能够顺应道而为。《道德经》六十四章说: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王”者与此章的圣人是同一个意思,王者与圣人充分领悟道,因此,他能以不欲为欲,以不学为学,纠正民众的过错,辅助万物自然而然,而不敢出于个人的私心而胡作非为。这样的王者,当然是大。
通行本为什么把“王”换作“人”呢?因为人人都有内在的一种潜能,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而领悟道,这种智慧无疑是大的。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悟道的人少,俗人却多?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选择这条路罢了。
“人法地”,人要在地球上生存,必须就着地理的条件去完善自己的技能。比如生活在山里面,就必须就着山的条件发展打猎、伐木等技能;在平原地带,就必须就着平原的条件发展种植、水利等技能;在海边生活,就必须就着海的条件发展航海、打渔等技能。人不管生活在何处,都必须从地理环境所提供的生存条件中去取得生活资源。
“地法天”,地指地理条件,天指天时,地理能够提供怎样的生存资源,还得看天的脸色,春夏秋冬时令的不同,雨多了还是雨少了,都对物产产生重大的影响。“地法天”,文字上表述是地取法的是天,实际上是在说,人就地理条件取得生活资源的时候还得看天。
“天法道”,天时也有规则,不可能春天过了是秋天,夏天过了是冬天,它也有恒久的规则,规则需要一个来源,就是道。道是一个最终的依靠,在道之上,再没有任何东西。
那么,道是如何动作?道法自然,道取法的是自己本来如此的状态。小孩子比较顽皮,当受到批评的时候,他受不了了,就会说:“我就是这样子,你拿我怎么样?”道可不是个任性的小孩,道取法的是自己本来的状态与道的概念有关。
前文谈到道的概念就“似”全,全包含天地万物一切诸有。因此,天地万物一切诸有的运动组合就是道的运动,因此,道的运作取法的就是自己本来如此的状态。它对万物不能采取任何的动作,因为它采取任何动作都会使自己成为万物诸有的一分子,而不再是道。举例言之,我玩魔方,假设这个世界只有我和魔方,我和魔方的运动就是道的运动,假设有一个人看着我玩魔方,不说话,我也不知道他的存在,那么,这个人的作为就类似于道。假如此人“忍”不住了,指导我玩魔方,甚至抢过魔方自己来玩,那么,这个人立刻就成了与我和魔方同样的存在,他成了万物的一分子,由我,他、魔方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世界,我、他、魔方的运动就是道的运动。
《道德经》这本书,其说话的对象是统治者,可以说是老子向当权者的建言书。他希望统治者取法道的作为,不妄作,不乱下命令,而让民众自为。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骠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希言”,一般译为“少说话”,我的理解是少下命令。老子建言统治者,治理国家应不干涉、少下命令,这才符合本来如此的状态,也就是说,少下命令甚至不下命令才是统治者应该做的。老子举例,狂风不会刮一整天,暴雨也不会持续一个早上,狂风最暴雨是天地动作的结果,天地都不能让某种现象持续长久,何况人呢?
《道德经》第十七章有言:“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作为治理国家的圣人,应是悠闲有余而不是常下命令。功业成就,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做到的。”
作为悟道的圣人,自然就是让百姓自为,但对百姓而言,自然意味着什么呢?有三点:
第一,就着自己的条件去谋取人生的成功。人和万物一样都是道的产物,道似全,而人和万物都得到了特殊的禀赋。以人而言,每个人的个性、爱好、特长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个人的特色去发展,更容易成功。
第二,就着环境条件去谋求成功。在山里面就发展适合山居的生活,在平原就发展适合农居的生活,在海边就发展适合渔业的生活,只有把个人融入环境里面去,才可能从环境中获取最好的资源。
第三,要理解外物的限制。万物不是什么功能都具备,因此, 人利用万物的时候,就要充分的理解外物是有限的,比如,人类开耕山林发展农业,但如果山林毁坏的多了,不能涵养水分,而且容易造成洪水灾难。如果你从南宁到北京,任何交通工具都需要时间,时间越短、越舒适的交通方式所花费的资源也越多,因此,使用外物以达到人类的目的的时候,要顺着外物的条件去求,在它的限制范围之内去利用它。
道让万物自我运作而不加以干涉,难道就让万物任意作为吗?不是的,道对万物的自我发展还是有规则的限制。
规则之一就是生死,万物都不能永恒存在,有生就有死,当然,死不是消失,而是转化成另一种存在方式。
规则之二就是万物彼此的限制,万物的发展是在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甚至互为条件的状态下发展的。道并不需要制定一个特殊的规则来控制万物,当任何一个个体生长发展的时候,必须受到其他的个体施加的限制,这就是道的限制,“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因此,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要维持好与万物之间的平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承认限制,尊重限制,主动的适应限制也许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