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胡诌八扯
前几天写了一篇荒凉之地的生活。简友逆旅主人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回复:
理想中的日子是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鸡犬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往来都在网上。
看来逆旅主人是一个数字时代的志向高洁之士,向往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我在想,我自己的理想日子是什么样的呢?
小时候的我应该是有理想的。记得那时候每次作文,要么大谈要做国家栋梁,要么发表治理社会的主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后来慢慢的发现要实现大理想,得先实现一个小目标:进一个好的大学。于是进好大学又成为几年之内的理想;
读上大学了,应该可以为大理想付诸行动了。沉迷于高深理论之余,猛然发现父母老了很多,于是又把理想压了压,动起了勤工俭学的念头。读书和打工之余,也偶尔惊叹于比尔盖茨的精明,神往于Linus的壮举。
毕业的时候,直接感受到了找工作的困难。在各种招聘会上,切切实实的感觉被当作白菜,供那些快要发不出工资的国企或者专榨血汗的私企挑选。
当时特别有感于李敖的一段话。李敖说:
我出道的时代跟胡适不一样。胡适那时代的知识人很受尊重,而胡适出来时就是大学教授,当然容易造成一个好形象。我一出道就是流氓,靠打天下起家,所以,不断有诉讼、不断有花边新闻,不可能有好的形象。
胡适出道的时候,标配的待遇是大学教授;李敖出道的时候,他说自己是流氓,而其本质是小资,哪怕是惹诉讼新闻的小资;而等到我出道的时候,标配待遇是难民,国家不理社会不爱,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生存。
工作之后,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首先需要在所在的单位立一席之地;然后是房子,车子;然后是孩子;然后是孩子的幼儿园,小学...
忙碌于繁杂琐事之中,很少再谈理想。之前想着改造世界,结果为世界改造。
不过好在,在种种人生变幻之中,没有为高潮所惊慌,没有为低谷所潦倒。日子过得简单,却并不郁闷。偶尔抓住一个念头,还可以琢磨。从某种意义上说,貌似也算乐在其中?
回过头来看,儿时的所谓理想,说不清来源,理不清头绪。或者,根本就不曾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