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决定要写谢逊这个人物时,我的内心是无比复杂的,欣喜和沉重并兼压抑着我的思想,因为我知道自己又将面临一次对社会群体人性的窥探和讨论。
“射雕三部曲”是金庸先生问鼎“武林盟主”的基石之作,也是金庸武侠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作品。其中《倚天屠龙记》犹有鹤立鸡群之感,它与《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不同的是,它的人物故事大都焕然一新,不似前两部作品那么联系紧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几乎永远都是金老武侠作品的主旋律,却没有人厌烦金老在不同作品里反复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不仅因为金庸本身高明的叙事方式和塑造不同人物性格、际遇的非凡能力,还因为金庸深知华夏的好儿女向来喜欢忧国忧民的英雄——无论是“身居庙堂之高远”的帝王将相,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
英雄可以是“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的儒将袁崇焕;英雄也可以是“盖世豪情,以天下苍生为重”的豪侠乔峰;英雄还可以是“贪财好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韦小宝······
这就是最“庸俗”却又最“天才”的作家。
今天我敞开肚皮,就像和多年老友酒桌重逢一样,吃个痛快喝个痛快聊个痛快,聊一聊我眼里那位最无匹的英雄——金毛狮王谢逊!
提起金毛狮王谢逊,很多朋友第一印象就是憎恶的,一个滥杀无辜,搅得武林腥风血雨的大魔头,笔者你怎么能称之为“英雄”呢?如此一来岂不是有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之嫌。
其实笔者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那种喜欢故作高深,行为认知偏要悖常理而为的人,我要坚持的观点,一定是要有足够理论证据作为支撑的。
非但如此,还要通过我对社会实践的洞悉,用体验去证明我所寻找到的论据确能够与事实相符,那么我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坚持,是精辟如斯的见解也好,是冥顽不灵的成见也罢,我却也不屑一顾了。
谢逊,字退思。即便很多资深喜欢金庸武侠的朋友也会经常忽略谢逊的这个名字,无怪是作者一笔带过,重点是“金毛狮王”的威名烈性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谁还会相信这浑身戾气的谢狮王,曾有那么一个温文儒雅的字号呢?
就像很多朋友不愿意也不敢相信张飞是一个书法家一样的道理!
谢逊单名一个“逊”字,字面的意思是“谦逊,恭顺,退让,礼敬”的意思,“退思”又刚好契合前面的“逊”字,单凭谢逊父母给他取的这一名字,就可以看得出谢逊的出身,绝非乡野渔民,不说达官显贵,也一定是书香世家。
谢逊出身的年代差不多是元朝刚刚夺取中原政权的非常时期,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加强自己铁骑下得来的政权,所采取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了社会底层动荡不安的局面。
小说当中并没有提到谢逊的父母会武艺,而出身书香门第的谢逊,十岁那年毅然决然拜入当时江湖赫赫威名“混元霹雳手”成昆的手下当儿徒,不可谓不下定决心。
谢逊是聪慧灵敏的,他于诗书文史每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金庸也说他文韬武略,若是太平年间,说不定谢逊能成为文坛一代雄杰,文笔气魄直追“苏辛”也未可知。
成昆亦是鼎鼎大名的,在他被阳顶天“横刀夺爱”之前,也算得上一位行侠仗义的豪杰之士,这样的人收徒往往是苛刻的,清高的。谢逊当时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入成昆的法眼,并能成功拜入其门下,想必小谢逊的天资聪颖也是深受成昆的青睐的。
当然,也不排除小谢逊做了什么事,打动了当时一腔热血成为侠者的成昆,总之谢逊成功成为了“混元霹雳手”的徒弟,二人情同父子,谢逊在成昆身边朝夕伺候,虚心求艺,终在二十三岁那年辞别师父下山,开启了他未来血雨腥风的江湖生活。
谢逊当年一介孩童,深受书香熏陶,为何毅然弃文从武,不得不说和当时的政治有着莫大关联,元政府对汉人的残忍迫害,想必在幼小的谢逊心中埋下深深的伤害,光复汉人江山,驱逐蒙古鞑子的理想,也肯定深深植入每一个汉人心中,特别是读书人。
谢逊的父亲也一定是其中的奋进者,时时刻刻不忘给自己的儿子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甚至支持儿子弃文从武、投笔从戎,并使之最终下定的决心,否则他也不会让自己十岁的儿子去给别人当儿徒,而且一去就是十三年······
所以说谢逊习武的出发点是保家卫国是无可置疑的,从他习成武艺下山后,立即加入当时最大的“抗元组织”明教,更能印证我的观点。
谢逊又是不幸的,若说他的童年幸福生活是短暂的,如流星转瞬即逝,十岁便辞别父母上山学艺,十三年的习武经历,期间肌肤之痛,思亲之苦自不消说了,偏偏遇到自己的师父与加入教派的首领之间有“夺妻之恨”,轰然间谢逊就像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失孤者,一步一步走向命运的滑铁卢。
二十八岁那年,成昆到徒弟家作客,那应该算是师父第一次来自己的家里,谢逊好生欢喜,接待之情无须言表,但这也是谢逊悲剧的开始。
酒过三巡,成昆问起徒儿最近在江湖上都做了些什么行侠仗义的事来,也让做师父的高兴高兴,没想到谢逊竟然说自己加入了明教,并且位列四大法王,并以此为豪。成昆顿时就怒不可遏了,耐着性子听昔日的爱徒怎么夸赞阳顶天阳大教主,酒后吐真言,说不定还咕噜了几句阳顶天才情武艺“略微”胜过自己师父的话·····
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成昆连着谢逊父母妻儿,弟妹仆役,全家一十三口残忍杀害。城府颇深的成昆单留谢逊一条性命,他深知谢逊的脾性,定会为了找寻自己报仇无所不用其极。
谢逊负伤醒来,看到聚少离多的老父母倒在血泊之中,妻子衣不遮体的冰冷残躯,最令谢逊难以目睹的是那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儿,此刻已被摔成一坨血肉,模糊不见人形,谢逊顿时又昏倒在地,再次醒来却是狂性大发······
经历此等人间惨事,料谁也无法保持清醒正常,谢逊还能够活着无非是心中那一股股怒气、怨气、恨意。
他两次找到成昆,却两次败在成昆的手上,成昆却又不杀他,谢逊并没有冷静的智力去分析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了,他只知道要不择手段的杀死成昆,一血前仇。
两次的失败经历告诉他,要想杀死成昆就得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武功,可是自己一身的武艺都是成昆教授的,再怎么练可能也最多和他打个平手,要想成功就得不走寻常路,于是他便觊觎别派武学,最终锁定了崆峒派的“七伤拳”。
“七伤拳”的威力是无比震撼的,练习这门武功只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内功深厚。这门武学的简单和症结处同时在这里。如果你内功够精纯深厚,那么练习此拳就很方便了,可速成。但是内功达到精纯深厚又谈何容易呢?
谢逊哪里顾得上这许多,为了速成日夕苦练,终于付出了损伤心脉的代价练成了“七伤拳”,自忖可以力敌成昆,豁出性命不要,即使不能全身而退也能同归于尽。
可是就在他神功练成后,成昆却怎么也找不着了,谢逊快疯了,只好不智的在江湖上到处杀戮,每到一处便写下“杀人者混元霹雳手成昆”的字迹,以为这样就可以迫使成昆出来,他太低估自己昔日的“恩师”了。
那么我重点要讨论一下谢逊一生所杀的那些人是否真的就可以论罪为“滥杀无辜”、“无恶不作”呢?
第一、抢夺《七伤拳谱》,击杀崆峒三老
刚刚分析了,谢逊抢夺《七伤拳谱》的原因,有其必然性。不得不说谢逊是鲁莽的,但也不得不说谢逊也是无奈的。我不是替谢逊“杀人越货”的行为开脱,而是我对崆峒三老的人品亦有所质疑。
大家都知道《倚天屠龙记》里除了明教以外,相对立的所谓名门正派就是“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崆峒、华山”六大门派,但是纵观整部小说,除了少林和武当些好以外,其他门派的领导者,大多是人品堪忧,甚至可以说是劣迹斑斑。
例如昆仑派掌门何太冲,世称“铁琴先生”,本为一派宗主,却对自己有恩的张无忌痛下杀手,那种忘恩负义、唯唯诺诺、好色无厌、恬不知耻的小人形象暴露得淋漓尽致;班淑娴亦是娥眉善妒,稍不如意便有杀念骤生,和裘千尺这样的女人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山派掌门鲜于通更是无耻之尤、奸诈狠毒、道德败坏、玩弄女性于股掌之间。先对一苗家女子始乱终弃,那苗家女子便在他身上下了金蚕蛊毒。但仍盼他回心转意,下的分量不重,以便解救。鲜于通中毒后当即逃出,他也真工于心计,逃出之时,竟偷了那苗家女子的两对金蚕,但逃出不久便即瘫倒。
恰逢蝶谷医仙胡青牛正在苗疆采药,将他救活。鲜于通此后依法饲养金蚕,制成毒粉,藏在扇柄之中。扇柄上装有机括,一加揿按,再以内力逼出,便能伤人于无形。
当时大多名门正派均不屑暗器,鲜于通有此做法,无非是他知道自己武艺平平,但是又深知自己会忍耐不住心性不断的为恶,所以处处为自己留下后路,如此可见其人品低劣成什么样子了,碎了一地啊!
他得胡青牛救治性命后,和胡青牛之妹胡青羊相恋。胡青羊竟被花言巧语哄赚,以身相许,竟致怀孕,哪知鲜于通后来又贪图华山派掌门之位,弃了胡青羊不理,和当时华山派掌门的独生爱女成亲。胡青羊羞愤自尽,造成一尸两命的惨事。
鲜于通还害死自己师兄白垣嫁祸明教,华山派参加围剿明教多半是因为这笔“血债”。偌大一个门派的掌门不以操守、德行、武功传承,却以儿女私情为主导,可见当时的名门正派掌舵人是多么小农思想,还指望这群人驱逐胡虏?光复河山?洗洗睡吧。
至于灭绝老尼,根本用不着我多说了,哪里有半点出家人的慈悲心肠,对明教的恨意无非就是因为自己师兄孤鸿子与杨逍比武技不如人后的私怨,非要假仁假义提升到什么正义与邪恶的高度,简直荒谬至极。
其实想来真挺可笑,武林所谓正道人士对明教的无限诋毁,无非就是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找人家比武,失败了就恨,不仅自己恨还要子子孙孙恨下去(何太冲的师父白鹿子找明教高手比武败亡,韩千叶父亲找阳顶天比武败亡);二是谢逊因为寻仇所杀的人,都一股脑儿算在明教的头上,就因为谢逊位列明教四大法王之一,口口声声魔教妖人,明教教众杀的人的确不少,但大多却是元朝的残暴官军。
说白了就是看到明教日益做大,声誉日隆,大有超越六大派的派头,所谓的正派人士便不分青红皂白的用小的摩擦制造大的舆论,开启“攘外必先安内”的江湖内战模式。
由此我大胆推测,崆峒派的几个当家的,也未必是什么好人!谢逊杀得三个,世上便少了三个作恶半生的道貌岸然之辈罢了。
二、王盘山一议,夺刀立威,剪灭群魔
谢逊一生虽然坎坷崎岖,充满辛酸,但即便是再黑暗的日子里,也难掩他天神一般的威凛,奇男子的锐利英姿。
在误杀空见神僧后,他内心一度极其悲伤、愧疚,但是为了一家一十三口的血海深仇,他不得不继续过着刀口舔血的漂泊生活。在空见的指引下,他得知要想打败成昆,须得获取“武林至尊”屠龙刀,并参详出其中的奥秘,方能如愿以偿力败成昆。
当他得知天鹰教取得屠龙刀,并且在王盘山举行“扬刀立威”大会,便及时出现,抢夺屠龙刀,在他准备诛杀在场的枭雄时,并不是一言不问就开始大行屠戮。
他赌吞毒盐,杀海沙派总舵主元广波以报张登云灭门、欧阳清惨死之仇;封鼻憋气,杀巨鲸帮帮主麦鲸以雪数十名远洋客商命丧大海、七名妇女被奸杀之耻;神威大展,杀神拳门掌门过三拳,洗崔飞烟嫡亲嫂子被逼奸不成返遭屠戮之怨。
试问他这般大丈夫顶天立地的行径,犹如天神临威,荡平群魔,哪一点儿是一个滥杀无辜的魔头了?分明就是怨憎分明,光明磊落的伟丈夫,好汉子!
张翠山心眼儿好,饶是“铁画银钩”比试书法侥幸胜得半分,谢逊倘若真是一个无恶不作的邪魔,何须承认自己输了,兑现诺言留下王盘山余下众人的性命,索性杀个干干净净岂不更好?
在我看来,谢逊之所以没有选择全部杀死余下众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谢逊并不是一个心无半点怜悯的人。即使他自己都那样了,命运如此不公平,他也根本用不着拘泥于什么诚信,但是他最后一点做人的尊严他自己看的紧,“我金毛狮王说了的话还是响当当的”。
他杀海沙帮、巨鲸帮、神拳门的领头人时,都是那样的义正言辞,有理有据,并且以身试险,让他们死的心服口服。但是面对他们门下的所有弟子门人,难免还有那种涉入未深,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他内心是不忍完全加害的。
但久历江湖的谢逊深知江湖人心险恶,若不竭尽自保,恐怕朝不保夕,只得以一招“狮子吼”震傻余下的小喽喽。
他内心一开始其实就并未打算杀死张翠山和殷素素,他自是聪慧过人,一眼便看出殷素素倾慕张翠山,殷素素又是自己昔日兄弟的爱女,自己夺刀本已是有愧,岂肯轻易伤故人爱女。
“谢逊道:‘这就是了,倘若殷教主在此,一来我自忖武功最多跟他半斤八两,二来念着故人的交情,总也不能明抢硬夺,这么一想,姓谢的自然不会来了。殷教主向来自负算无遗策,但今日此刀落入我手,未免于他美誉有损。’”
这个时候谢逊尚能想到兄弟的声誉,却也难能可贵!
张翠山身为武林北斗之望的得意高徒,刚刚夺得屠龙刀的谢逊并不愿意也不需要和声誉日隆的武当派为敌,有张三丰这个公认冠绝当世的神话存在,武当就有超过少林的趋势,何必给自己树立一个那么强大的敌方呢?
三、素爱英雄豪杰,多杀不义之人
时隔多年,金毛狮王被金花婆婆带到灵蛇岛,被丐帮众人围攻。
“郑长老一臂被斩,痛得杀猪似的大叫。陈友谅脸色惨白,朗声道:‘谢大侠武功盖世,佩服佩服。这位郑长老请你放下山去,在下抵他一命便是,便请谢大侠动手!’此言一出,众人皆动容,没料到此人倒是义气深重。张无忌心中不由得好生敬重。谢逊道:‘陈友谅,嗯,你倒是条好汉,将这姓郑的抱了去罢,我也不来难为于你!’陈友谅道:‘在下先行谢过谢大侠不杀之恩。只是丐帮已有五人命丧谢大侠之手,在下十年之内若是习武有成,当再来了断今日的恩仇。’谢逊心想,自己只须踏上一步,宝刀一挥,此人万难逃命,在这凶险之极的境地下,居然还敢说出日后寻仇的话来,实是极有胆色,当下说道:‘老夫若再活得十年,自当领教。’”
早已远离中原的谢逊,苦思二十年亦没能参透屠龙刀中的秘密,他年纪渐渐老迈,报仇之事却更是刻不容缓,此刻他除了更加小心保护自己,严谨自己的行踪以外,别无他法。
他双目久盲,力气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战丐帮几个长老已是险象环生,他却能因为一个素未谋面的无名小辈,三两句虚伪的豪言壮语而饶他一条生路,并无惧威胁,坦然接受,每每读到这里,我便有一种深深的敬佩之情,倾泻而出。
“过了良久,谢逊忽道:‘韩夫人,今日你定要迫我动手,违了我们四法王昔日结义的誓言,谢逊好生难受。’金花婆婆道:‘谢三哥,你向来心肠软,我当时真没料到,武林中那许多成名的英雄豪杰,都是你一手所杀。’谢逊叹道:‘我心伤父母妻儿之仇,甚么也不顾了。我生平最不应该之事,乃是连发一十三招七伤拳,击毙了少林派的空见神僧。’”
“谢逊也坐了下来,说道:‘韩大哥虽非本教中人,却也英雄了得。众兄弟力持异议,未免胸襟窄了。唉,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不知众兄弟都无恙否?’金花婆婆道:‘谢三哥,你身在海外,心悬中土,念念不忘旧日兄弟。人生数十年转眼即过,何必老是想着旁人?’两人此时相距已不过数尺,呼吸可闻,谢逊听得金花婆婆每说几句话便咳嗽一声,说道:‘那年你在碧水寒潭中冻伤了肺,缠绵至今,总是不能痊愈么?’
谢逊之重情重义,远大胸襟,中原武林人士,试问哪一位能望其项背的呢?皆是望尘莫及耳!
谢逊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和张无忌那段父子感情。
原著里张无忌假名为“曾阿牛”力战“波斯三使”,三使的功力平平,但是招式怪异,圣火令又是绝好兵刃,自己每处于下风。
没想到的是,谢逊在‘曾阿牛’危难之际,不假思索借出屠龙刀,想在顷刻之前金花婆婆如此威逼利诱,甚至不惜割袍断义,兵刃相见,谢逊仍然至死刀不离身。
我觉得这就是父子之间的“天性”,虽还未能相认,但那种惺惺相惜,互相关怀的情感已经超出了人类大脑可以支配的范围,冷不丁就伸出了屠龙刀,当时还未显露身份的张无忌也丝毫没有惊讶的接下了屠龙刀。
那一刻,我流泪了······
后来张无忌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骂尽诸天神佛,历代前贤的谢逊,终于连说两句:“老天爷开眼,老天爷开眼!”
回到中原,被困少林,是谢逊一生另一个转折点——谢逊开始安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一生了。
前尘若梦,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谢逊潜在的良善,久抑的佛性终于被他自己挖掘出来。成昆出现了,当着普天之下的英雄豪杰的面,谢逊高声道:“四方英雄听者,我谢逊的武功,原是这位成昆师父所授,可是他欲奸我妻不遂,杀我父母妻儿,师尊虽亲,总亲不过亲生的爹娘。我找他报仇,该是不该?”
“成昆一言不发,呼的一掌,便向谢逊头上劈去。谢逊头一偏,让过了顶门要害,啪的一响,这一掌打在他的肩头。谢逊哼的一声,并不还手”
“原来成昆第一招只是虚招,没料到对方竟不闪不躲,一击而中。但他这一招上全没用上劲力,是以谢逊并未受伤。成昆左手虚引,右手一掌拍出。谢逊斜身让过,仍不还招。”
“成昆双腿连环踢出,啪啪两响,谢逊胁下连中两腿。这两腿的劲力却厉害无比,饶是谢逊体格粗壮,可也蒙受不起,哇的一声,一大口鲜血喷将出来。成昆心中暗叫:“倒霉,倒霉!我只道他对我仇深似海,一上来就会拚命,早知他肯让我三招,我先前何不痛下杀手,以致失却良机?”
谢逊的良善本性,是非分明的盖世气魄,在这一战当中完全的被激发了出来。他为什么还活着?不就是等待这酣畅淋漓的一战吗?谢逊啊谢逊,三十年前你日日夜夜所思所想,不就是要手刃这个大奸大恶的仇人,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恶魔吗?
不知有多少个月圆之夜,挥刀狂砍,“狮”性大发,梦魇里将其五马分尸、千刀万剐、施以凌迟、炮烙虿盆、剜心剁首的狗奸贼就在你一拳一念之间,你伸出的那铁壁神拳为何迟迟滞留在空中久久不愿落下······
“谢逊一呆,第三拳击去,在中途凝力不发,说道:‘我本当打你一十三拳七伤拳。但你武功全失,双目已盲,从此成为废人,再也不能在世间为恶。余下的一十一拳,那也不用打了。’”
“谢逊突然坐倒在地,全身骨骼格格乱响。张无忌大惊,知他逆运内息,要散尽全身武功,谢逊猛地里跃起身来,伸手在自己胸口狠击一拳,口中鲜血狂喷。张无忌忙伸手扶住,只觉他手劲衰弱已极,显是功夫全失,再难复原了。谢逊指着成昆说道:‘成昆,你杀我全家,我今日毁你双目,废去了你的武功,以此相报。师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尽数毁了,还了给你。从此我和你无恩无怨,你永远瞧不见我,我也永远瞧不见你了······’”
谢逊终于完成了自己尘世的使命,力压自己数十年的千斤巨石终于翻滚山崖,突如其来的落寞谁又能真正如斯体会呢?
谢逊傲然挺立群雄中间,即使认错也是威风凛凛,铁骨铮铮。张无忌纵然武功盖世,可有半点谢狮王的义薄云天,豪气干云?
不过,此时对与错还显得很重要吗?谁要取谢逊的性命,尽管来取吧,无须说明理由,无须诉说恩仇,不辩解亦不埋怨······
当最后谢逊遁入空门之时,我总觉得谢逊已经成佛了。
“空固是空,圆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无功!牛屎谢逊,皆是虚影,身既无物,何况于名?”
正如覃贤茂说的那样:谢逊的粗犷狂暴中最能体现生命原始张力的美感,像青铜塑像一样厚重苍茫,悲壮雄浑,他有着最深切惨痛,涕泪纵横的生命体验,一种痛楚和粗鲁折射出对人生最真实的爱和失望。渴望生活的炽热内在情感,使谢逊的境界脚踏痛苦而提升。
而我要说的是:谢逊永远都是那个谢逊。魔也好,佛也罢,辉煌从来都是牵绊着苦难,仇恨永远都是致爱遗留的悲伤。这一世,你来过就好,不管身后留下何种声名,总不过你你我我,如也空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