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问快答】我应该如何引导阿斯伯格症状的孩子?
我是台湾儿童职能治疗师阿特,专注于推广儿童身心发展和亲子互动技巧。
前几天在阿特育儿咨询室有小伙伴提到如果孩子疑似有阿斯伯格症状,孩子年龄大约是5-6岁,常有一些不合群的表现,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询问了小伙伴孩子出现的症状有哪些?伙伴提及孩子无法自控情绪,暴躁爱冲动,不太会和同龄人交往,常会用打人方式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弱,与人沟常会答非所问或不理会对方,不理会老师的提醒,表现我行我素,好像不太理解或忽略了外界的提醒。在团体里的配合度差,孩子常会突然倒地躺地上,或干扰其他同学学习,撕小朋友的书,常表现为所欲为。
由于对许多人来说,阿斯伯格这个比较陌生的词,也很难从生活当中察觉孩子有这类的特质,在引导上常会感到困惑或无力,如果能提升大家对阿斯伯格的认识,这样便能让特殊状况的孩子能够得到比较适切的引导。
接下来,我先来分享一下什么是阿斯伯格?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透过观察孩子言行表现来判断是否有阿斯伯格症状?当遇到阿斯伯格症状的孩子,又应该如何引导才会比较有效呢?
什么是阿斯伯格?
阿斯伯格症候群跟自闭症有相近的特质,因此在分类上同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之一,但跟自闭症不同的是阿斯伯格症候群并没有明显的语言障碍,也鲜少伴随认知障碍。
1.社交障碍
与自闭症儿童相比,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渴望且努力地想要与别人互动,喜欢与同伴玩耍,但互动技巧不好,不理解人家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肢体动作等,与外界互动的方式较为刻板,难以稳定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不能接受突发的变化或人事物的反应转变,因此较难有效地融入团体。
2.沟通障碍
通常语言发育正常,也能流畅地表达,但不太会妥善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互动时察言观色的能力不好,常常会自顾自地说,不太会关注对方的反应,不在乎对方是否感兴趣,也不管别人的感受。交谈中多半只能理解简短清晰的语句,较常使用一些不自然的用词,不太能理解幽默、隐喻等说话背后的意思,例如听到别人说“你再说一次试试看”,他可能真的就会再说一次,例如请他不要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他会很较真地跟你解释他才不是猴子。
3.刻板的行为和局限的兴趣
固执地保持生活规律,如吃的东西种类、作息的规律性、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用品、出门的习惯和路线,如果临时有变动而影响时间和行程,孩子就很容易感到焦虑烦躁。另外,也很常会有一些特殊的喜好,如记忆时刻表、日历、瓢虫的花样、蚂蚁群聚的路线、机械运转的原理等,且会过于关注这些事情,说话时也都会一直提到这些内容,因此互动时会比较难融入团体或跟别人持续交谈。
外围症状:笨拙的运动
阿斯伯格症状的孩子可能也会有运动发育延迟和运动笨拙的表现,动作不太灵活,走路也比较不协调,姿势常会怪怪的,手眼协调和视动协调都表现不好,整体运动技能都有发展落后的倾向,例如更晚学会走路、玩球、骑自行车等。
如何观察孩子是否有阿斯伯格症状?
由于阿斯伯格症状的孩子会主动跟别人互动,甚至对人的好奇度是高的,会想要融入团体里面,但主要会因为互动技巧不好而出现融入不好的情况,其他学习表现都没有太大的落差,甚至有时候在班上还算是比较聪明且反应快的那群,因此许多阿斯伯格症的孩子常会被误以为就只是调皮捣蛋、喜欢破坏规则、不合群、脾气不好,总而言之就是被认为是个性所致,进而很难观察出孩子有阿斯伯格的症状。
所以建议家长或老师平时可以多跟孩子聊天,可以跟孩子聊一些生活琐事,观察孩子是否只是关注自己想说的话题,或是很理性地评断事情,例如说妈妈说今天吃虾被划到嘴巴,表现出很痛的样子,孩子是否能留意到您的感受,还是会很直白地说到虾子本来就有壳,是你自己没有认真看吧?孩子通常会在意理大过于在意情,所以会说出一些很理性而缺乏同理心的话。
聊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聊聊爸爸妈妈上班的事情,聊聊教室里发生的事情,聊聊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这都可以去引导出孩子对于一件事情的思考模式,透过了解孩子思考一件事情的逻辑,可以了解孩子在互动时对别人说话的理解程度,可以知道孩子在思考问题时的关注点,可以认识到孩子在互动挫折之中的真实感受。
有天,一个阿斯伯格的孩子来上课时便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他家人只觉得他在学校搞破坏了,所以也训斥他一顿了,但当我仔细去了解时,我才知道因为同学们在做环境打扫时在嬉闹,有同学开玩笑地对那孩子说:“我赌你才不敢踢那个门咧”,那孩子想了一下说:“我敢呀”,同学继续嬉闹说不相信,所以那孩子就踢门了,这幕刚好被老师看到,老师很大声地吼了一句:“有本事你再踢一次试试看!”,结果那孩子就再踢了一次了。
事后,孩子当然被老师惩罚了,又是被罚抄作业的,又是被禁止下课的,孩子很生气,但什么也说不出口,就在座位那翻弄东西,弄出很大声的声音,结果有同学说:“你是大象吗?动作这么粗鲁!”,结果孩子就站了起来非常生气地对人说:“我不是大象”,后来就跟同学扭打了起来。
这件事情发生后,孩子被禁足了,因为被同学家长批评,妈妈感到很困扰,于是向学校也连请了一周的假。爸爸妈妈对孩子很头疼,觉得孩子就是故意跟人家唱反调的,就是逮到机会就要跟人家吵起来,于是对孩子也是无止尽的打骂和揶揄。
但孩子真的那么坏吗?
这个孩子其实特别无辜,同学说赌他不敢踢门,单纯思考这个问题,孩子就响应了这个问题他敢踢而孩子起哄就让阿斯伯格孩子较真地觉得我就应该踢下去才能证明我敢踢,踢了之后被老师看见了,老师的问话是:“你再踢一次试试看!”,孩子也就跟着做了。被罚了,孩子也被罚得莫名其妙的,结果同学说他是大象,他不能理解人家只是一个比喻,并非真的说他是大象,但他对别人说的话信以为真,于是这样一连串的误会造就了孩子满腹的委屈。
所以也许当我们仔细了解孩子的感受后,我们会更清楚发现孩子的困难点在哪,这样有助于厘清应该要如何帮助孩子了解哪个互动环节的意思,减少他因为误解别人的语意而做出不适切的反应,也同时降低他认为他就照人家说的做了,就信了别人说的话了,怎么最后还是他错的挫折感。
另外,由于动作笨拙也是阿斯伯格症候群孩子常伴随的一个症状,因此建议也可多跟孩子进行大动作游戏,如球类运动、模仿体操、接力赛跑等,家长可以留意一下孩子动作反应和动作计划能力,例如我们做出要往左边丢的预备姿势,孩子是否能预测接下来应该要在对应的位置等球来呢?做开合跳这些动作时,孩子是否可以连续且顺畅地完成呢?还是常会出现手脚不协调甚至打结的情况呢?
当观察出孩子其实喜欢跟别人玩,也会一直不断尝试跟别人互动,眼神很多,说话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因为常常无法正确理解别人说的话,所以会听不懂别人说的笑话,不明白别人隐喻时真正要说的意思,也不理解人家反讽话语所要表达的提醒或警告,因此有时会做出很不适切的反应,或说出很不礼貌的话,以至于无法跟别人相处得很好,稳定地跟对方建立关系,或适切地融入团体之中。
这同时也留意到孩子的肢体协调明显笨拙,我就会建议可以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儿科或康复科去做深入的专业咨询,这样有助于孩子及早接受适切的干预,学习察觉或判断别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习得一些适切互动的技巧,让孩子拥有更多良好的互动经验,这样可以让孩子身心发展得更好。
如何引导阿斯伯格的孩子?
由于我发现有不少家长常会认为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有这些社交障碍,都是因为经验太少挫折所致,所以才会去说那些不恰当的话,或是做出唱反调的行为,所以认为应该要让孩子大量经历挫折,才能让孩子学会要认真去判断情境或别人说的话。
然而,我还是诚恳地邀请各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留意到孩子真正的困难点,这些孩子对这些社交情境的判断能力真的有所障碍,如果可以选择,我想他们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够开心地跟大家一起相处,并且能得到师长喜欢的。
孩子如果有这样的特质,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推进大量挫折的情境里,让孩子遍体麟伤地去摸索社交的奥妙,因为这个方法实在太容易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就认定了自己就是那个团队里不被喜欢的局外人,对孩子自我认定的发展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其实我们社交活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就好比女生说没事,通常事情可大条了,男生如果真的听信了女生说的而没有多加关心,这肯定会引发一次轰炸式的争吵;又好比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随便你要怎样,我不管你了,但这话真正的意涵却是你最好赶快听我的话唷!
想想我们的社交活动,其实真的需要很多辨识能力的。然而,阿斯伯格的孩子对这些社交情境的判断有困难,他们适应这个社交环境的能力肯定就不会太好,出现很多适应不良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我们应该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去练习辨识别人的情绪和别人说话的意思,让孩子有机会可以从比较简单的情境中去判断某些话或表情或口气可能代表的是反义的。
情绪句型提示
在家里,建议家长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并且在孩子比较容易误解之处,试着用图像化的方式,或是明确步骤的方式,跟孩子解说别人真实的意思,让孩子学会一些判断的技巧,可以用不同口气说同一句话,或是用一些动物来形容某些行为,多增加孩子的思考弹性,让孩子可以知道语言能乘载很多种意思,当孩子更有弹性后,就能更有效地辨识别人说的话。
这部分可以强调一些关键词,大声地说出来,用比较突兀的口气强调关键词,让孩子更能察觉到一句话的重点,让孩子知道往后应该怎么分辨别人说的话。
例如“你再”踢“一次试试看”,代表别人不想要你再踢了;我“不要”管你了,其实代表我管你管得好累,你要赶快听话;我“一点”都不在意,其实代表对方非常在意;我“才”不生气呢,其实代表对方很生气了。
诸如此类常会造成误解的话语,我们可以去强调关键词,提高孩子辨识一句话的能力。孩子刚开始会很困惑,我们可以多套用在不同的话里面,例如我“不要”理你了、我“不要”吃了、我“不要”跟你玩了,加上特殊情绪的口气,让他可以更理解这种情绪句型的意义。
孩子对语言表面的意思的理解都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在辨识这种情绪句型真的有很大的困难,另外对表情的辨识也很弱,所以我们就要像教字词意义的方式,拆解句型,并带有口气和表情地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有效地辨认其中意义。
保持规划的弹性
阿斯伯格症的孩子常会对一些说好的事情有强烈的执着性,例如无法接受突发的变动,例如说隔天要出去玩,却忽然遇上了恶劣天气而延宕了,孩子可能会因此非常生气,这部分是因为孩子生活的仪式化特别明显,会有一些刻板的认定,尤其是对日常生活或学校课程的惯性活动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执着。
这部分建议家长可以在生活当中保持一些弹性,不定期变化生活一些可以变动的规律,例如上学的路线、吃饭的餐具种类、轮替使用几条睡觉用的棉被、牙刷架摆放的位置、衣服搭配的方式、书架摆放的位置等,且先前可以先予以预告,例如提前几天先提到需要换洗或更换位置等,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随着变动的频率,孩子对变动的接受度也会慢慢增加。
另外,请别一口答应孩子会特别期待的事情,可以试着在答应的时候先说明一些但书,例如如果周六出太阳天气很好,我们可以去乐园玩;如果爸爸妈妈今天晚上比较早下班的话,我们今晚就会提早回爷爷奶奶家;如果老师等下下课忘了把这个东西给你,你可以自己来提醒老师喔!
这些方法可以让生活当中的承诺或规律保有一些弹性,让孩子习惯这些弹性的存在,有助于孩子在生活当中调适能力,他能预期有时候事情不会如同自己所想的那样发展,这样就可以降低他突然发现事情不如意时的情绪强度。
拓展兴趣的广度
阿斯伯格症的孩子常有局限的兴趣或刻板的行为,且对某些事情会有过度专研的表现,例如特别喜欢昆虫而会仔细去观察昆虫身上的斑点规律;例如特别喜欢花草而会仔细地留意每朵花花瓣的数量;例如特别喜欢机械的组成而喜欢拆解机械深入研究。
当家里孩子有这些过分专研的情况时,例如每天捧着家里的锹形虫在看,或是每天都一直要拆家里的家电。如果有这些状况,需要留意孩子在互动上会不会过度地去谈论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留意孩子会不会因为太专注研究而无法学习其他事情或对与人家互动很容易感到不耐烦;留意孩子会不会因为很想展示自己的东西而会因为展示的机会被剥夺所以大发雷霆。
这些都是孩子过度专注于局限兴趣或刻板行为所延伸出的问题,我建议可以同理孩子对这些事情的热爱程度,但可以更明确地跟孩子讨论每天关注的时间,时间以外就必须暂停或收起来,让孩子有均衡参与其他活动的表现。
另外,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聊聊他对自己感兴趣之事情的想法,这可以让孩子觉得我们是跟他站在同一边的,他会更有意愿去分享自己真正的想法,当我们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后,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往更有意义的方向研究,并且带着孩子整理出自己研究的内容。
孩子能对某件事情保持高度的关注,这其实也并非全然是件坏事,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教导孩子更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兴趣转化为有意义的研究,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某个领域上也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也许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更有方向地去做研究发展,往后也许就能用自己这样的特质加入研究者的职业角色,这样其实也不错。
互动适切性的提升
阿斯伯格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例如不能理解别人的意思或常常一股脑地在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而出现明明想和别人一起互动,却常常受到别人排斥或喝斥的挫折经验。
这些孩子有时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拿捏得不太好,常会做出一些别人认为不适切的行为,例如靠别人太近,或是一直在跟别人说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会做出拉扯他人或推挤他人只为了引起注意或想跟别人一起玩的行为。
我曾经遇过一个孩子会一直唱很搞笑的歌曲,就因为之前他唱了就会引起哄堂大笑,于是他就连续一个月都在唱那首歌,直到有人骂他无聊唱够了没,孩子才一脸错愕地问起大家为什么现在都不笑了,完全没有留意到自己做过了头。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家长可以标出重点且明确地提醒孩子他所做的行为或说的话给人家怎样的感觉,让孩子可以及早得到更明确的反馈,这样有助于孩子尽早修正自己不适切的言行,而不是单纯凭借着过去单一次的成功经验,例如某次唱了歌让大家笑了,就一直以为这个就是逗别人笑的互动好方法。
提升动作的灵活
孩子可能会有动作笨拙的情况,让他在融入活动时因为常常跟不上大家的速度或反应不及,很难跟大家玩得很融洽,因此容易感到挫折,可能也会因为这样加强了孩子用其他方式来吸引别人注意的不适切行为,所以建议也需要针对这块表现去做调整。
当孩子有出现动作笨拙的情况时,我建议家长每天都可以保持和孩子玩一些反应性的游戏,如乌龟乌龟翘、黑白黑白猜、海带舞等,另外也可以做一些球类运动,如抛接气球、踢接皮球、丢接海洋球等等,这些可以让孩子的动作反应明显提升起来。
另外,周末也可以多做一些大动作活动,如公园里奔跑玩飞盘、游乐设施,或参加一些体操、轮滑课等,可以让孩子练习动作协调,同时也可以消耗体力,让孩子整体神经系统更为稳定,对自己感到较有成就感,进而减少一些搞怪或是闹情绪的行为表现。
我是阿特老师,
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职能治疗师,
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地方,都歡迎提問。
台湾职能治疗师阿特在此开设【阿特育儿咨询室】,欢迎大家前来咨询育儿问题,问题范围扩及0-12岁的儿童身心发展(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视知觉、书写、阅读、感觉统合)与亲子互动技巧。 提问方式请以简信为主,我收到问题后将会提供快问快答,由于大家咨询问题常有重复,因此我往后将会把内容都统整到这里,让每次问答都能解答到更多人的育儿问题。
如果喜欢我写的文章,欢迎点个关注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