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本章出自:子罕篇
【注释】
①九夷:泛指东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翻译】
孔子想到边远地区去居庄。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怎么会鄙陋呢?”
【感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何陋之有”的思想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士人多以修养德行为最重要的人生理想,而不去计较物质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并坚信德行的高尚可以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是一种用自身去改变环境的责任感。
古代的中原居民以礼仪之华夏自居,而把四周的少数民族称为夷狄,认为那里地方闭塞,人也落后,是蛮荒不开化之地。但孔子却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居住,传播文化,启迪心智,教以仁义之道,习以文明礼仪,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鄙陋落后了。
孔子从来不怕外部环境的艰苦的,而是一直强调人的主观思想和品质德行。而且孔子一直以教化民众为己任,希望可以通过教育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