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就是说:“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
你想活在这样的环境么?我做梦都想。
我年轻的是时候是本世纪初了,一个写代码的、成天想着挣钱的、再普通不过的屌丝。8年在同一个公司,从开发干到项目经理,从售后干到售前,浑浑噩噩,我的直接领导不知道我干什么,我的困难在哪儿,我也不关心他干什么,他的困难在哪儿。要说能让我感受到丝毫温暖的两个人,我至今还非常感激他们:
一个叫沈海,比我大20岁吧,挺温和的一个人,用句时髦的话,给我好多正能量,跟他吐完槽,就有“那都不是事”的感觉。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一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倒回去,得有10年了,我们没见了;
一个叫张樵,比我大20岁吧,挺温和的一个人,我们经常一起吐槽公司,一起骂人,一起诅咒领导。每次我想不开的时候,我会说:你丫得请我吃饭。每次他都不拒绝:“行,咱呷浦呷浦去”。2个人一共40快钱,2杯扎啤,从中午12点吃到2点,就什么事都没了。好多年,都是他请客,都是呷浦呷浦,都是40快钱,都是1人1杯扎啤,不知道吃了他多少顿。倒回去,得有8年了,我们没见了;
这么看来,好像是有长辈关心我,只是我没感受够。
现在老了,在新公司里,我努力做到“让少者怀之”,关心他们,多聊天,多开玩笑,多正能量,多“诅咒”老板,也不知道做的怎么样?也不知道他们感受够了没?
我来加拿大前,在一家外企,虽然我的岁数远超过了公司平均年龄,算“老者”了,不过按照入职时间来说,仍然属于“小鲜肉”。三年后,“小鲜肉”老了一点儿吧,在我离开前夕,我的心情其实是舍不得走的,我也觉得我能在这个公司“安顿”下来,我不主动走,也没有人把我挤兑走。在我来看,这就是“老有所安”了。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也听说有很多人,不论是“翅膀硬了”还是“翅膀老了”,就是走了,他们觉得“公司对于老人没有安顿好”。的确,一个以野蛮生长,扁平管理,社区化的公司,感受起来可以是热乎乎的,也可以是冷冰冰的。
我这个人吧,活的拧巴、矫情。我是多希望有一个公司能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安、信、怀”,我就是只拿生活费也会干一辈子啊,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公司能不能在这操蛋的20世纪存活?
的确,在“活着”和“爱着”之间,有理智的领头人都首选“活着”。
的确,活在最操蛋的时代,也就只能最操蛋的活着。
更多文章,去《艺术家死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