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在各种文化中无疑都是神圣的。一直以来,我们将各种赞美毫不吝啬的都奉献给了书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的名言,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以前,统治阶层通过掌控书籍来延续阶层的统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书籍。而今,书,每个人都可以看,每个人都可以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书方法又何尝不是如此,想必“一千个读者,至少也有五百种读书的方法”。就像华罗庚的“厚薄”读书法,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杰克·伦敦的“饿狼”读书法。这些读书方法就是武林秘籍一样,能学懂运用的人在短时间内就会功力大增。那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读书秘籍是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
大岩俊之,一年可以读300本书,也就是1天多一点就能看完一本书,他从一个“不读书”的人,成为“读书达人”,再到指导教学的讲师。其读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实用性阅读指南》一共有五章,分别是有效率地读书、边读边做笔记、牢记读到的内容、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最后一章因不涉及具体知识,所以,我不再做介绍。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一、有效率地读书
当今社会,“效率”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完成一项工作还不算完,又好又快的完成才是我们的追求。读书也是这样,一个月看完一本书和一周看完一本书,读的慢的显然在占有知识上就落了下乘。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尽可能地提高速度,摘取有用信息呢?作者指出以下几点:
首先,要清楚读书的目的,我们阅读书籍,尤其是各类工具书,多少都是带着“目的”去读的,是想从中获得指导实践的知识。
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大概。这里要充分运用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的作用,用10-20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书中的内容。
最后,要确定几个问题。通过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了引导我们深入阅读,确定几个要解决的问题,以便从中吸取我们需要的知识。
为了更加有效率的阅读,作者还介绍了两种方法,我把它总结为“两个意识”即时间意识和输出意识。时间意识就是尽可能快的读书,作者指出“阅读商务类书籍,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因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之战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输出意识就是你看完这本书,需要向大家讲讲书中的内容。带着这个的要求去阅读,一是更容易抓住书中的重点,二是通过“输出”,加强记忆。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提的“并列读书法”,简单说就是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看不同的书。我们一般都有一次读一本书的习惯,而并列读书法教给我们,可以在单位看一本,在家看一本,车上也带着一本。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我便是和《阅微草堂笔记》《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块看的。我们晓得有“换一件衣服,换一种心情”的说法,看书也是这样,同时看不同的书,每本书每次看一部分,这样一天之中,不断转换,不仅关注度更高,而且更不容易厌烦。同时,作者还建议并列读不同类型的书,这样可以让读书变得更加有趣。
二、边读边做笔记
我所知道的很多牛人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笔记是个好习惯,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加强记忆,还能有助于我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做笔记方面,作者重点介绍了如何制作思维导图,近些年,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其独特的方式,较以往做笔记方法大有不同。不仅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提高构思水平,还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力,产生新的创意。
作者介绍了他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方式。首先,记下书的基本情况,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发售日等等。其次,确定读书的目的和深入思考的目的。再次,根据读书的目的,从书中获取“答案”。最后,写上总结性的内容或者感悟。这是按照读书的目的制作的思维导图,当然,我们还可以书本原有的目录或者重点来制作思维导图。
三、牢记读到的内容
想要记住书中的内容,是件困难的事情。研究表明,人得大脑原本就是善于忘记。关于记忆遗忘的问题,最有名的“斯宾浩斯记忆曲线”,相信大家都有耳闻。那么怎么才能牢记读到的内容呢?作者介绍了几种方法。
①重复。“重复”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办法,当开始遗忘时,通过“重复”来提升记忆,循环往复,直到大脑达到“记得住”的状态。
②记住重点。想要全部记住书中的内容可能不容易,但是找出其中最重要的20%,应该就比较容易。
③带着感情阅读。研究已经证明,感情有助于记忆,像婚礼虽然只有一次,但是我们都能清楚地记住。所以,要边读书,边调动感情。
④输出意识。前面已经说了,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来阅读会读的更好,毕竟如果自己都不懂的话,如何教会别人。
⑤故事记忆。故事的模式非常适合记忆,因为,故事是有前因后果的,只要记住了其中一点,就可以顺藤摸瓜,联想起其他部分。
⑥首字母记忆。最经典的出门前要想想“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就是利用首字母记忆法。
⑦创建联系。作者举例,通过想象一副奇幻的画面将“书、富士山、智能手机、圆珠笔”记住,如一本堪比富士山大小的书,盖在山顶上;富士山正在一台巨大的智能手机压碎;智能手机突然袭击了圆珠笔。在脑海里想象这样一幅幅离奇的画面,从加强记忆。
⑧便利贴记忆法。是指在不同的位置贴上要记住的事物,开展联动记忆。
四、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在很多工具书中,作者都会强调“实践”“行动”的问题。毕竟,付诸行动才是我们看书的最终目标,就像我们看关于阅读的书,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我们看关于育儿的书,是为了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知识要落到实践中,才会变得有意义。那么,怎样将书中的知识付诸行动呢?关于这个问题,作者指明了几点。
①要设定行动目标。即看完这本书,我们要做点什么?作者提出要按照“SMART”法则,来设定自己的目标。
②,要激励自己行动起来。要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通过白日梦幻想来激励自己。例如,我想实现月入2万的目标,可以想象如果真成功了,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什么样的心情。房贷不再是问题,我喜欢的车只需要一年就能买得起等等。
③要明确现在的位置。要知道“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具体行动填补差距。
④具体实践。在真正着手做时,要将行动目标细化到从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一步一步实现定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