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春节记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二十九:蒸馒首头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乡间岁月中,除去那抹灰色,便是欢快了。 那时所有的欢乐时光都和过年有关。 爸爸糊灯笼就是过年的重头戏,在此不再赘述...
    铁妩阅读 824评论 22 21
  • 算起来我有11个春节没有和爸妈一起过了,因为我有11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了。每年有一个春节,但我早已不觉得春节有意思...
    流年芳华阅读 359评论 6 6
  •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吃糖瓜,二十...
    阿果悠悠阅读 646评论 0 2
  • 光阴似箭,现由于陪读,极少外出相聚,思绪经常回忆轻舞流年,润歌红尘的日子! 在往昔一年一度的佳节来临时,红红美姐和...
    徐淑英柔情婉淑女蔷薇阅读 285评论 0 1
  •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人的一生会有多少邂逅美好,又会有多少次遇见魔王。 遇...
    YY的世界阅读 347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