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纵观下来,我们培养出了很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是世俗里的成功者,在吃瓜群众的眼中都有着金晃晃的光芒,如真金白银一样。倪匡曾经说过,为什么要试炼呢?黄铜也是如黄金一样的,只要一辈子不变色也没有什么不好。(大概意思是这样,具体原文记得不太清楚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黑天鹅频发的时代,这个欲望横生色彩缤纷的时代,我们怎么能保证不被诱惑,保持初心,用无比纯洁的心灵来描绘愿景,实践利他之心从而获得心身灵性自由。
为什么我们想拥有那么多的身外之物?有实验证明只需让人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来讲述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刻,就可以减少人们对炫耀的需求,也就是说内心不强大的人特别渴望通过某种没有意义的或者难以负担的购买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用外在的包装来掩饰我们内心的不安全。
那我们需要找到笃定的自我,我们需要寻找源头,找到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找到自己的使命。
使命是什么,是我们内在和外在的融合,是内心的觉悟和外在的创造。用觉悟连接源头,用创造来表现本体世界。
怎么找到使命?关注当下,临在当下。我们不再用世俗里的成功、目标来检验自己,而是用内在的使命和意义来看待自己的行为。而且,当我们做好当下的每件事情时,人生有了意义,事业也会更加成功。
怎么找到使命?是把手上的事情做到极致,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也许有一天,使命就长出来了,他不是你想出来的,而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涌现出来的。
怎么找到使命?通常打动人们的并不是你做的事情,而是你在做这个事情中的状态,是这个状态让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心生感动,让我们无比向往愿意终生追随。比如王阳明,比如特丽莎,比如苏轼。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也许我们并不能如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没有关系,尽全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我喜欢、我擅长,被需要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美好,不要纠结事情的大小。
也许你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没有关系,只要相信使命的存在,相信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可以让人生变得美好而有生机。
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不需要那么功利,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热爱,用真善美作为基石,以成长性开放性的心态伴随他们的人生路。
当然,更美的是找到一批人,共建一个使命场。想想,一群人为了共同的使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起奔跑,多么有画面感,多么美好。
我想和大家一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你要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