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很多坚持日更了很久的小伙伴,有的甚至已经更了几年,对文字的热爱有,勤奋有,坚持也有,但是文字的进步并不是很明显,这让很多小伙伴对自己充满了失望,觉得可能自己不是那块料,想要放弃,因为看不到未来。
我略读了一下他们几年的文字,发现几年前是家长里短,絮絮叨叨,这几年依旧还是如此,确实没什么变化。
原因在哪里呢?其实是陷入了闭门造车的误区。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并且不去琢磨平台,不去融入圈子,所以永远都在写作的外围打转,看不到好作品,认识不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更看不出自己的问题,每天的写作看起来勤奋,但是没动脑子,属于伪勤奋,用行为上的勤奋掩盖自己思维上的懒惰。
就好比我们写毛笔字,你永远都是自己在家里埋头写,没有好坏的标准,没有临帖,这一笔本来古人已经试出来了,这么写好看,你非不看不听,就一直按照的自己写法写,这样的练习,其实就是简单的重复,很难有提升。
我们连什么是伟大的作品都不知道,也没有这个品鉴能力,更不花心思去琢磨,自己怎么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呢?
这就让我想起我们书院的一个作者,今天在群里分享他做号几个月做到书院头部作者的方法论,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特别擅长琢磨。每天除了写,就去看别的写得好的作者,他们每天在干嘛,在看啥,在写什么选题,是什么风格。然后就依样画葫芦地去借鉴去模仿,去请教别人。
我相信他是乐在其中的,就跟打游戏一样,每天都想着怎么打怪升级,怎么涨粉,怎么出优质的内容。
当你学会一边抬头看路,一边低头拉车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清楚自己的战略方向,也能够明确自己的战术如何落地。我们既知道市场的方向如何,读者的需求是什么,也知道自己能为读者产生什么样的价值,知道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作者了。
所以我们在坚持这个关键词的旁边,还要加一个词,叫琢磨。很多人对日更是有误解的,其实日更的意义在于日精进,日精进的哲学,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在昨天的基础上有提升,哪怕是极小的提升,每天的日更,都应该是带着“今天我又学到了点“的小得意,绝不是简单的重复。简单的重复,意义不大。所以我们的日更不能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在不断地琢磨和复盘中有所成长。今天这篇文章,我发出去,读者反馈有哪些地方不好,那明天我写文章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此精进,才是真正的日精进。
文字的世界如同一个迷宫。有的人进去后找个角落就蹲下来玩耍,有的人不断地在迷宫里穿行,不断地尝试着去找到新的路线,新的出口,发现新的宝藏。他们见多识广,博闻强识,什么类型的文章都有阅读。他们总是能够拿别人的文章,拿读者的反馈做改进自己的一面镜子,具备自我修复和提升的能力,日拱一卒还不够,还要日精进,才能不断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