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元宇宙的概念火了起来,甚至与区块链、新一代通信等技术一起都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更为甚者,许多人把2021年称为“元宇宙元年”。而赚足了人们眼球的元宇宙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炒作呢?会成为下一个风口,还是会像炒作2016年是虚拟现实(VR)元年那般最后一地鸡毛呢?
虽然近两年大肆炒作“元宇宙(Metaverse)”这个概念,但这个词并不是近几年提出的。其最早可追溯到 1992 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 雪崩》,作者在小说中提出元宇宙这个词, 小说将其描绘成一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在现实世界已经变得无可居住,唯一的出口是通过虚拟现实。主人公可以在其中逃离现实世界,而在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另一个分身。
2018年,倍受游戏玩家盛赞的美国科幻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上映,其中画面的精彩震撼,以及人物出色的表演,令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想像更加直观。电影改编自美国克莱恩于2011年的同名小说,电影中设定2045年,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部分的人们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的混乱而投入虚拟的网络游戏“绿洲”,在里面工作、娱乐及寻找彩蛋。游戏始创人临终前宣称在游戏中埋下了一枚“彩蛋”,并承诺首位在绿洲找到彩蛋的玩家,将得到游戏的拥有权,并继承游戏始创人的5,000亿美元遗产作为奖赏。这吸引许多猎手在游戏里奋力寻找,一名孤儿少年韦德·沃兹发现游戏中隐藏的线索,进而最终通关找到彩蛋。
诸如此类科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虚拟世界的一瞥,所谓无宇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平行、独立于现实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假设他们想要的任何身份。可以逃离现实世界的数字世界的概念绝对是现代技术中令人着迷的话题之一。
然而,事实上,“元宇宙”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的权威定义。人们对它的描述,还处在“比拼想象力”的阶段。
美国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让真人置身网络。他在演讲视频里说:“下个阶段的平台和媒体,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将不仅仅是从旁观看,而是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这就是‘元宇宙’。”他举例,“当我把小孩的视频发给我父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和我们在一起一样,而不是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观看;当你和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跟他们同处同一世界,而不是独自面对电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沈阳团队尝试给“元宇宙”下一个规整的定义。他们在近期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但有一位专家的话讲的很有道理:任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探索都应该鼓励,任何以科学为名义的忽悠都需要警惕!以此作为本篇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