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已经成为大趋势,我们不能改变它,却可以渐渐学会适应它。虽是碎片化知识,如果可以好好利用绝对会是另一座宝库。这就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因此,能有个知识整理框架绝对会是事倍功半。为此我们分享了这个人生学习框架,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调整。
下面是详细的使用方法。
上图为框架整体,将分为四大主题进行解读,它们分别为学习力、技能学习、自我管理、阅历。
学习力
学习力也就是学习的能力,这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它是学习一切能力的门槛。
我把它分为三部分。
输入力:输入知识的能力。比如速读能力,超凡记忆力等。提高输入知识的能力可以让你用更少的时间拥有海量的知识。这些都是后天练出来的,有些练习速读的人可以一小时内读完一本书,而且理解水平不亚于正常人阅读。当你用一星期阅读一本书时,别人不知已经读了多少本书了。
这个部分可用来收集记忆训练,速读训练一类的知识。
思维认知/元认知:这个部分便是对知识的内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思维过程,比如逻辑能力,想象能力等一些思维能力。
这个部分可以用来整理一些思维学习的知识,或者是能提高你认知的知识。
输出力:输出知识的能力。比如写作能力,演讲,领导力,管理能力等。提升这部分能力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部分很重要,因为如果你的思想无法准确表达,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这个部分可以用来整理能提升你输出和表达能力的知识。
技能学习
技能学习是把知识运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将知识“实体化”使它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技能学习步骤、工具。
技能学习步骤:整合资源、搭构框架、制定计划、训练反馈、适当调整。这个部分可以用来搜集或整合一些技能类知识,比如吉他,围棋等,你可以建一个文件夹并按一下思路进行整理。
整合资源:包括学习技能前的心理准备,资源来源,整理出知识间的主次和联系。
搭构框架:整理出一个知识系统,自己看懂即可。排好主次顺序,标记出重点。
制定计划:根据需求制定出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量和训练量。
训练反馈:按计划进行专注的训练,记录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并去整合解决它们的相关资源。
适当调整:更新你搭构的知识框架,并根据反馈需求微调或重新定制你的计划。
工具:辅助学习的手段。合理运用而不是依赖工具,可以极大提升你的学习效率。这个部分可以用来整理像思维导图,SHOW分析法,PS,word等工具类知识。
为何没说知识学习?
像数学,物理,这些几乎可以认为是纯知识的内容,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的步骤是一样,只不过它们的更侧重理解,而不是训练。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
反思:对自己进行反思,会让你更了解自己。
这部分可以用来整理总结,复盘一类的知识。
健康:身体是一切的根本,拥有个好身体会让工作学习更有效率。
这部分可以用来收集健身,饮食,养生,跑步一类的知识。
时间管理: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比如番茄工作法等。
这部分整理关于时间有效运用的知识。
心理:心理知识很具有实用性,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这个部分便是整理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心理或心灵的知识。
品格:寻找优秀人士和成功人士身上的品质,并学习借鉴,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心理暗示。
这部分搜集优秀的品质,你还可以进行统计,找出对你最重要的,并用于实践生活。
阅历
阅历: 指一个人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以及这些经历的理解和收获的知识。它像一个知识库,供你随时提取利用。可以分为三部分:见闻,知识储备,人际。
见闻:你听过或见过的对你印象深刻的东西,比如你旅行时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人,或见了什么样的人。还可以是阅读小说题材一类的书时从中获得的经验,感受,心境。
知识储备:这部分适合收集你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科知识。比如历史学,或者一些国家地区的文化习俗这样的知识。
人际: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与人接触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一门大学问。这部分可以整理人际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是你与人打交道时得到的经验教训。
本篇以发布标记为原创,更多干货请关注 书大夫(book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