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学会说话之前,我们只会咿咿呀呀,且时常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某些东西,自己呵呵的笑着,父母见状,也只能跟我们瞎聊,我们那眯起小眼的笑让他们乐开怀......
当能慢慢蹦出单字或者词汇时,周围的人也渐渐知道我们要干什么,由此猜测,几乎天天围着我们转......
时间走了,我们长大一点,能够很好的表达喜怒哀乐,会哭、会闹、言语毫不避讳,偶尔还会用小手手打人,这在大人看来,哎哟,小孩子嘛,都这样的......
适龄,该入园了,背着小小书包,我们的学习生涯就此开始,接受着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生活中出现条条框框,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切在无形之中有了准则。我们或许变得畏缩,又或许跳出围墙,做更好的自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朋友与亲近的人面前,我们可以随便的讲,放轻松的开玩笑,打打闹闹,不用顾忌太多,简直就是放飞自我。
然而......可是
当与长辈相处时,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伯伯奶奶,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围坐一桌,大人们聊着各自的话题,不乏工作近况、生活、孩子......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想跟大人们讲点话,却怎么也找不到话题,插话也不成,因此,只好静静呆在一旁,细细品尝美食,时不时拨弄下手机。这与平时同老友嗨翻天相对比,简直巨大反差。毕竟,面对长辈及其他人,我们还是要守规矩,讲话也要分清场合,正如出席什么活动,该选择什么服装。
长大了,年龄递增,心智也越发成熟,人生阅历也更加丰富。常常在反思中进步的自己,褪去了儿时的稚气,在属于自己的角色中自由切换。
渐渐的,默,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默,或好,亦或不好,世间难有准确的判定标准,这都是跟着时间走,这一秒好,可能下一秒就变了,也可能恰恰相反。
每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似乎越来越多,自身也有更高的追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各方面更加的自律,心直口快,需要把握度,否则会成为我们的劣势。
静默,让我们学会察言观色,全方位思考,抛却当初的鲁莽,慢慢走向成熟;偶尔静默,会帮助我们收获不同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