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天
对三毛的初认识来源于三十年前的歌曲《橄榄树》,那是台湾电影《欢颜》的主题曲,那时候台湾的电影我们是没有机会看到,但这首歌曲却在中国大陆流行开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歌曲的这段散发出一股悠悠之情,让我这离乡的人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每每唱起不知不觉就湿了眼眶。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想作者离家远游,肯定是为了追求什么,歌曲的第二段在演唱的时候情绪开始上扬,回答了前半段提出的“为什么流浪?……”,是为了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为了梦中的橄榄树。那时候不知道词作者的背景,也不知道歌词里为何有橄榄树,只知道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其它再无信息。
但这首歌的歌词里描写的场景是那么的美,让我看到的是:远处苍翠的群山,山间轻轻流淌过的小溪流,绿油油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低头吃草,大人们在工作,小孩子们在游戏。天空中小鸟儿在欢快的歌唱,空气中飘着沁人心脾的植物的清香,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田园画卷,有谁会不想到达这样的地方呢?
我一直这样理解这首歌曲,片面地认为词作者是为了追求这样的美好才创作了这首歌。
今天上网查询,才知道三毛的《橄榄树》是送给他的爱人荷西的。作品发表的1973年,她和她的荷西结婚,在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定居。在那里,她与荷西之间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起大落,那么相同有那么不同性格喜好的两个人,自然的相扶相携。日子虽然艰苦,但因为有荷西的爱,他们的生活却过得十分的有乐趣,三毛将在沙漠里的见闻写就成一连串的作品,让人们对撒哈拉沙漠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
看了关于三毛的一些资料,我个人认为,三毛是个内心感情丰富的人,也是一个十分单纯不虚假的人。她不喜社会的纷纷扰扰,她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是有一个懂她、爱她的人,互相爱,互相欣赏但不会束缚对方。
她的荷西就给了她这样的爱,本以为从此公主和王子会一直这样幸福下去,却是上天无情,生生的带走了他的荷西,这份心痛留三毛一个人承担,“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为了爱才有的异乡的流浪,没有了爱,流浪便没有了意义。
这以后,三毛回到台湾,写下了《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一个男孩子的爱情》,以纪念他的爱人荷西,这个与他灵与肉相通的男人。
在三毛余下的十二年,她孑然一身,直至死亡。
我相信,三毛是衔着梦中的橄榄枝跨越万水千山飞向远方,飞到了荷西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