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应志刚
经历了一个酷夏,秋扑面而来。我知道,我该寻找一处僻幽的地方,好好放逐自己的灵魂。
前些天我去了望亭。
我的朋友们好奇,苏州最西北的望亭小镇,何以时常出现在我用字如金的笔下?
大概苏州的朋友也不十分懂得望亭的有趣。大多提及时,老苏州人才会跷跷大拇指,“哦,那里的大米不错!油润润、香喷喷,不要下饭菜。”
自古,望亭就是苏州的米仓。考古发现,5000年前望亭境内筑有一座月城,在其遗址相继出土过良渚文明的炭化稻谷。
至今,这里还保留着近万亩水稻田,阡陌交通连接着一处处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若在雨季置身其中,你不用羡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原味的烟雨江南就是靖节先生魂游过的梦境。
而我今天更要撩拨你的,却是望亭的水。
望亭是水做的,境内河、港、泾纵横,浜、潭、塘星罗棋布,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据2000年统计,境内有大小河道25条,总长66公里,浜77条,总长60.33公里,池塘42个,水面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
望亭西濒太湖,这似乎是浩渺太湖唯一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凡是有太湖的地方,往往平地起高楼,被各类商业综合体、高档住宅区包围,如同站在望亭的太湖畔眺望对岸的无锡,矗立的高楼一栋栋清晰可见。
这里的太湖却是往日的模样,带一点粗犷,有一点原始,没有林立的高楼,只有青青的芦苇,陪伴着太湖水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倾诉着古老的故事,追忆着久远的风月,而这,却正是今人难寻的乡愁。
这或许是姑苏城最后一处未经雕琢的圣地,水鸟在此自由翱翔,白云和蓝天在这里约会。如果说那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里,人们想要追忆的风情,在太湖的许多区域已经是作秀一般的“摆拍”,望亭这一处太湖,却依旧是未经人事的少女。
歌声中唱到,“春风湖面吹、水是丰收酒、湖是碧玉杯”,恐怕也只有在这一处太湖,恍惚词者灵感的发源。
望亭有太湖,更有两条著名的河。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的起始点,就在太湖东缘的望虞河畔。
望虞河全长62.3公里,始自太湖沙墩口,跨大运河向东越望亭,经甘露,过虞山,在常熟海虞镇王市花庄进入长江。
《苏州河道志》记载,望虞河的开凿在公元前475年,两年后完工,比吴王夫差开邗沟北上争霸(公元前486年)晚一些。它是由越大夫范蠡所建,南起太湖沙墩口,北至长江边的耿径口,名漕河、蠡河,后名常昭漕河。
如果说邗沟的开凿,标志着吴国强盛的巅峰,那么这条蠡河,则是给吴国带来了亡国之痛。正是在那一年,范蠡率大军沿漕河进发,更以漕河运送粮草,进入由11年前被夫差赐死的伍子胥所开凿的大运河水道,围夫差于姑苏山。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
尽管这条水道被越国用于了军事,但这条河流却赋予了吴中大地的勃勃生机。
千百年来,这条与大运河相汇的漕河给沿岸造就了千里沃野、万顷良田,也带来了一片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在历史上,望亭、浒关两处,都设置了水闸关卡,用于调节上下游的水利矛盾。在宋代时,河工就在漕河与大运河交汇的沙墩口河心处,堆筑了一个土墩小岛。在太湖泄洪时,这个土墩小岛能减缓从沙墩口排出的急水,保证运河行船的安全。
从当年的漕河,到如今的望虞河,这条源自太湖之滨,与大运河缠绵共济的古水道,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地守望着吴中大地的平安与丰收,守望着运河儿女的安康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