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优酷看了《摔跤吧 爸爸》,的确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笑点与泪点齐飞,体验很棒很入心。
有人说,中国人有四大梦,其中一梦是武侠梦。其实一直以来有一个比武侠梦更大的梦,那就是——逆袭梦。
可能全世界都有这个梦想,所以灰姑娘的故事历久弥新,所以美国大片多从底层起来的英雄人物。如果提炼一下,可以叫做:自我实现的梦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一层。
《摔跤吧爸爸》这个故事,成功演绎了逆袭梦,仿佛我们也是剧中的爸爸:我无法实现的梦想,她们帮我实现了……或者我们更渴望是剧中的女儿,总有一日名扬天下实现抱负,不只是为自己活,不只是为家族活,而是为了国家,为了千千万万女性的命运。
这样的使命感、成就感,超越任何物质的奖励。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放下、坚持、好教练。
而事实上,与电影中的主人公相比,我们自己可能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放下。
放下面子,不畏惧周围人嘲笑;放下对于女孩来说除了贞洁最重要的东西:美丽的头发;甚至放下世人对羞耻的看法,跟男孩摔跤扭成一团。
外在打扮并不能决定什么,但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态。影片中大女儿吉塔留长发、涂指甲、Shopping,表面上是信错了教练,实际上是迷失了自己、忘了初衷,导致比赛惨败。
所以后来在二女儿巴比塔进入国家训练中心之前,爸爸说到:“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后来大女儿是自己主动剪掉了长发,放下了外在的形象,在爸爸指导下获得世界冠军。
想起禅宗讲过的一个公案:一个修行人修为已经很高,研究了周易,算了两次都很准,立马放下不算了;又学书法,一个月后人都赞叹不已,立马不写了。恐沉迷小术,误了大道。(剧中女主自己主动剪去长发跟这个异曲同工之妙)。
在终南山里,很多修行高的师傅穿着都很朴素,与山民无异,也穿布衣,但不迷人(穿着帅帅的布衣是我们这种装逼的人干的),院落并没有稀罕东西,没有奇花异草,但布置整洁,道法自然。
在更深山的师傅更是如此,没有任何排场,把生存的要求降到最低,只为了更专注。
只有心无旁骛,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意义。各位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坚持一个方向,心无旁骛,不懈努力?
我们看到最后支撑大儿女的动力是什么?
不再是为了自己得冠军,或者是为了实现爸爸的梦想,而是给无数女孩树立榜样,寻求改变命运之道。
在这种强大的动力支持之下,即使爸爸没有在台上加油助威,面对曾经打败过自己的对手,在最紧要关头,得了一个难度极高的5分,赢得比赛成为世界冠军。那一刻,我们也跟着沸腾了!
但是我们多少人能走进赛场?我们更多的人,只是看热闹的人,或者还会嘲笑他们。少数人,会有宰鸡场老板的心胸和远见,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放下和努力,好像都不简单。
努力可以被逼迫,比如上学时候天不亮起床 作业堆成山,成家立业之后有各种压力来袭……但“放下”主要靠自己觉悟!
读书的时候,成绩好过也差过,成绩不好不是因为笨,也不是没有努力(早起听课做作业一样不落下),反而还很累很辛苦,老师和家长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仅仅是考试没有发挥好?
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心里装了其他东西,找不到学习的那种状态了,缺乏效率。解决办法不是更多更强度的训练,而是把心里不该有的东西拿出来。
成年人也一样,努力没有结果的时候,是不是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是没发挥好吗?
或许我们更多的人,终究只是跟着影片意淫了一番,看一次哭一场,明天又能怎样?
以前怎样还怎样……
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也很绝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