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在期中考试中,八年纪道德与法治迎来了第一次开卷考试,这大概也是学生上学以来第一次开卷考试。
当我考前三天通知这次考试开卷时,不出意料,学生一片欢呼。尽管我之前已经多次强调,不要对开卷考试抱有太高期待,这次我也说明了因为开卷题目较难,学生依然开心不已。
我知道,不管我现在怎么说,学生依然会觉得开卷多好呀。好吧,人的本性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多说无益,考后再说。
想到这里,我给学生布置了额外任务:“我先说一下我的明确要求,开卷了,但咱们以后,该咋背书还咋背书。请同学们考试的时候,一边翻书一边思考一个问题:为啥开卷还要背书,咱们考试后辩论此问题。”
考完了,分数出来了,跟我想预想的基本一样,学生的分数基本上跟闭卷差不多。好了,可以讨论开卷还背不背书的问题了。
1、公开辩论
我请支持背书和不支持背书的同学举手,除了一个班级是对半外,其他班级都是支持背书的占压倒性优势。不错,大部分同学还是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的,看来我平时的“思想渗透”工作挺到位的嘛!
为了巩固效果,还是要辩论一下的!
我请正反两方分别陈述理由,支持背书的同学代表说得头头是道:“背书可以快速调取知识点,可以节省时间,不背书,对知识不熟悉,拿着书也翻不到。”这个回答其实就是我平时说的,经过这次开卷考试的实践后,学生明显已经深有感触。
相对于支持背书同学的铿锵有力,不支持背书的同学显得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不想背书,因为…因为…因为我懒。”
同学们哄堂大笑,好吧,这个回答一针见血,直见本质。这位同学有不好意思,赶紧找补:“书上都有,不用背。”
我想了想,问两位代表各自对政治考试的期待分数是多少,支持背书的同学回答90分,不支持背书的同学说及格就行。
好了,我不用多说了,同学们都知道了。辩论结束,背书,走起!
2、高手成绩分析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咱就用分数说话。
我列举出两个高手的考试成绩:
本次期中考试政治全校最高分96分,其中选择48全对,非选择48,扣4分;
我校区年级最高分90分,选择42分扣6分,非选择48,扣4分。
学生可以清楚看出,两人的区别在于选择题,可以得出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政治中招“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而选择题要想得高分,必须背书。
3、选择题真题分析
这次考试选择第8题,考察5个知识点:规则和法律的关系,刑事处分和管制的关系,健康权和生命权的关系,民事责任和赔礼道歉的关系,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和诚信原则的关系。
这5个知识点分别位于课本的不同页码上,而且好几个并不在课本正文上中,而是课本小栏目上。这些是翻书很难翻到的,即使翻到,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根本不现实。
同时,这次期中考试只考察五课的知识点,中考可是考5本书。你在5课里翻书找一个知识点尚且不易,更不要说5本书了,那不是大海捞针吗?聪明孩子不干性价比这么差的事。
4、多年中考监考发现分享
我曾经参加过7年中考监考工作,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眼前的这一班考生的成绩如何,哪一场考试最能辨别出来?答案是,考数学。
通常情况下,考数学的时候,如果考生们是埋头苦写,卷子上密密麻麻,那就是成绩较好的考生;反之,一上来就是百无聊赖,卷子上大片空白,那就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基本判断出学生的程度之后,再来对照一下学生开卷考政治历史的状态。成绩好的考生,带进考场的参考书边缘处贴着各种颜色的小标签,考试的时候,埋头苦写,偶尔翻书,也是动作干脆利落,准确查找,继续奋笔疾书。
成绩不太好的考生,带进来的书都看起来相对较新,考试的时候,是哗哗哗翻书不停,有一种“翻着看看”的随意,最后一个小时考试结束也没写多少。
监考中招的那几年,我还在教高中,开始没在意,后来慢慢发现了规律。后来,我开始教初中,就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进过几年的反复验证,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了:中招政治想考高分,俩字,背书。
是的,中考阅读量大、题量大,题目设计日益精细化,一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只够学生快速思考、快速作答,根本没有给你多少翻书的时间,所以,背书,是唯一的选择。
5、多方请教,只有背书一条路
我也知道学生背书辛苦,我也不想辛苦监督学生背书,我也想找到一条不用背书就可以考高分的捷径。
为此,我除了自己潜心钻研之外,我还多方打听。我询问了好多学校的同行,打听了好多优等生的学习秘诀,最后的结论是:没有捷径,唯有背书!
所以,我给同学们呼吁一下,要是有哪个同学破解了中考政治不背书还能考高分的密码,你快来找我,我第一个学,学费你随便定!
综上所述,政治开卷了,没错;政治要背书,更没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