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点开“钧哥”(张丽钧:作家级校长)的公众号,新发的文章夺人眼球——《建个“家长群”,方便骂老师?》一气读完,对文末的总结印象深刻:“人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在事物的因由阶段,你做了怎样的努力,事物就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试想,你的孩子从你那里因袭了那么多的横眉立目、剑拔弩张、恩将仇报、以怨报德,他若是不长成一个垃圾人,岂不愧对你累死累活为他做的那些示范动作?”犀利的文字如同惊雷,给诸多家长振聋发聩的警示和引导。
如今,我也是一位正宗的学生家长了。虽然也参加了家庭教育高级讲师的培训,读了几本专业书籍,但是在如何教育孩子身上,特别欣赏老公的几点做法。
“仁”与“孝”是孩子成长的根基,是生命的底色。老公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先成长为仁厚纯正的人,再谈学习。”所以,善良和孝顺是他在教育孩子时特别看中的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孩子的确成长为一个小暖男,在班上人缘很好。记得之前我曾写文感动于儿子的悄然成长,君子风度:幼儿园社会实践时时就懂得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没有东西吃的小伙伴;一年级时帮助个头矮小的同学摆放球拍,天天如此——这些小举动被他班主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曾经特别表扬了儿子的善举。在家里,儿子的贴心举动数不胜数……我常捧着儿子的小脸,由衷感慨,这份贴心与孝顺比成绩重要太多了!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垃圾人”或“白眼狼”,而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家庭教育的引导。家长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无不是对孩子潜在的教育,而且其影响力远甚于口头教育。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当一个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不一致时,没错,看他所做的,那才是真实的他。”孩子们天生聪慧,不留痕迹的因袭,最终长成了父母的翻版。
“好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老公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这一点,尤其是“坚持”,让我汗颜不已。先说说“好习惯”吧。自上小学起,儿子每天回来吃完点心,就忙作业,往往等我们下班回家,小家伙的作业肯定已完成了。直到今天为止,儿子对自己的作业依然非常上心,自己会盘算“我的暑假作业还有一份小报制作,还有旅游日记……”那份认真劲,着实得益于从小作业习惯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坚持”这一可贵品质的培养。人懒如我,常常半途而废,为自己的懈怠找各种借口,同样在“潜移默化”给儿子不良影响。记得一天晚上因为对一类数学题目的练习和强化,时间较晚了,儿子也略显疲惫,就跟我撒娇:“妈妈,今天我不练琴了,可以吧?”我只犹豫了两秒钟,就点点头说,“好的。”儿子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老公从房间走出来,温和地说:“宝贝,别听你妈的,吉他就得天天练,才会熟能生巧,哪怕你今天就少弹点时间,也是好的。来,爸爸和你一起练。”说完,瞪了我一眼,示意我走开。我灰溜溜地回到房间,听到隔壁传来悠扬的琴声,还有爷俩默契的笑声。心里顿觉羞愧,同时由衷地对老公表示赞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公教育孩子时那温和的语气,从来不会给孩子压迫感,同时又多了一份坚定。我是在上了培训班之后,才了解家庭教育素养中有个关键词叫“温柔而坚定”。顾名思义:教育孩子时既要语气温和,又必须坚定原则。在这一点上,我更是一败涂地,大错特错。分分钟暴脾气,无原则地退让和溺爱,实在是对孩子的巨大伤害!在不断学习中,我也懂得了做家长必须做好的三种管理:“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自己的期待,处理好自己的婚姻”,如此,孩子才会在平和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小文写到一半,我开车接儿子下书法课,我边开车边问儿子,觉得哪些品质是爸爸重点教你的?小家伙想了一会儿,说爸爸教育我要积极上进,遇到问题不轻言放弃;要乐观自信;做题要细心谨慎……滔滔不绝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因为父亲的存在犹如一座温暖的灯塔,让成长中的孩子永远不惧黑暗,不至迷失。
爱要怎么说出口?原来,爱不仅仅靠口头表达,更在于平时家长和孩子相处时的一幕幕。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用个时髦的说法即“原生家庭”在他的成长中影响巨大。我们都期望,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良性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鈞哥”笔下的悲剧,才能让孩子们拥有满满的安全感,阳光自信,友善,勤勉……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