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菲晚
读着李汉荣的《家园与乡愁》,实在忍不住,摘抄了三篇笔记。前面我只是文字搬运工,本篇才是真正的读后感。
周五的夜晚,逐字逐句读着这本书,越看越精神,越看越清新。翌日清晨,我拉开窗幔,推开窗门,抬头望见,弯弯的娥眉月高悬在天,像两头尖尖的小船,又似大大的括号。天空水洗一样的银青,这般清晰,这般静美,我的心情也随之清扬。
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月亮,可是我看到的月亮,跟张爱玲的月亮如此迥异。旧时她的月亮是这样的:天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
时空不同,月亮不断变换着它的姿容,其颜色也变幻无穷,红、黄、蓝、绿……
司马睿和他十几岁的儿子司马绍讨论着“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这个问题。第一次,司马绍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第二日,司马睿再提这个问题,司马绍改口:“长安远,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司马的长安与太阳,我的故乡与月亮,那么故乡与月亮相比,哪个更远?月亮就在眼前,而故乡在千里之外。长居异乡,读着李汉荣的文字,看着高高悬挂着的月亮,让我油然想起了故乡。
埋在地里的土豆,吊起来的葫芦,被虫咬过的包菜,被割掉的韭菜,躺在地上憨憨的冬瓜、西瓜、南瓜,奉献出火红的辣椒,这些熟悉的身影,它们从生长,成熟,到下锅,再端上我们的餐桌,直至进入我们的胃。
然而,平凡的它们,我们却对之熟视无睹。草木瓜果是卑微的,可是它也是有生命的。群友七徽说,《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三十五篇提及植物。是啊,念及这些植物的名字,它们养育着先祖和他绵延的子孙,才有了繁华盛世里的我们。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夏天的清晨,一手把我们从摇篮里摇大的伯曾祖母,八十多岁,肩上的锄头扛着一筐草木灰,缓步经过我家门前,去菜园松土施肥,顺便掐一把带着露水的鲜嫩的空心菜,挖两三颗马齿苋,她的裤管一截被朝露浸湿了。从菜园回来,把隔夜饭置入烧着开水的锅中,再放些洗净的空心菜与马齿苋,制成泡饭。我也一同享用一小碗,好吃极了。
当谈论牛、狗、猪、鸡等我们的动物朋友时,其实我内心惴惴不安。就在昨天,我不知是第几次走进“很久以前”羊肉串店,美滋滋地吃着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羊肉。店家还免费送给我们一听呼伦贝尔空气,猛吸一鼻子,有抹茶的清香,还有微醺的甜。
在机耕时代前,牛是农家主要的劳力,春播秋收冬种都离不开牛,村中最犟的一头牛被命名为“烈马”,其他人都驾驭不了它,可是在我祖父的手中,它乖顺得很。牛有牛的脾性,牛不是被驯服的,祖父在天长日久的辛苦劳作中,在起早摸黑的悉心喂养中,熟练掌握了牛的性情,牛也友情回报,自然乖巧听话了。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狗袒护着家里的鸡,照顾着田园里的西瓜,看守着村外的鱼塘。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是一些野蛮人偶遇一只狗,就贼溜溜地多睃它几眼,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想方设法把它炖了,吃到肚子里。
我们每天吃着鸡蛋,当然毋需追究蛋是由哪个母鸡下的。然而李汉荣笔下的母鸡第一次下蛋的画面油然在目,这位小小的母亲第一次分娩,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样,忍受疼痛与煎熬。这时,我们是不是有所触动?
七十多岁的母亲,每年在老家还养着十几只鸡。傍晚时分,她打开院门,拿着米糠或谷子,引鸡进屋时,看着,数着。母亲说:“还有一只大麻鸡没回来。”我很惊奇,这么多鸡,怎么记得清哪只鸡什么模样?它们长得看上去都差不多。原来每只鸡的样子都刻印在母亲的脑海里。
在童年记忆中的乡村,花草木、瓜果蔬易见,牛羊猪、鸡猫狗也常有,还有显著地标的桥、河、山、村,每个桥,每座山,每个村都对应着一个名,草木瓜果之心,牛狗猪鸡之思,桥河山村之情,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是李汉荣心中的家园,他的乡愁体现在对它们的爱与怀念中。
众人皆知,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是被他充分美化的精神乌托邦。李汉荣的精神故园也是被他文字美化了的,或者说童年记忆中的故乡,可是这样的家园眼见离我们越来越远,许多人的故乡已然消失。
翻遍整本书,李汉荣写到植物、动物和地址,却没有特意写到人。起初我想当然地以为,他对家乡的草木都富有深情,对父老乡亲的厚爱不言而喻,将这种爱深深融入这些植物、动物和地址中。
然而,当我拿起《人类简史》看完前几页时,我对李汉荣为何不写人的看法有所改变。为什么一定要写人呢?人类跟动物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直固守人类中心主义。科技革命,人类掌握了生命的奥秘,修改人类基因,征服了死亡,可以长生不老,最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从动物到上帝,仿佛人类站在群山之巅,可以主宰其它的一切。
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变成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也许若干年后,人类不再待在地球上,而在一座太空城中,或者更远的地方……
故而,我们在阅读《家园与乡愁》的同时,希望本书能给我们启迪,引起更多人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活在地球上,能为它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