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1000
生活中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这个问题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
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一开始还能保持耐心好好跟孩子讲道理,发现孩子油盐不进之后,心中的无名之火就按捺不住了。那如何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呢?
比如在给孩子讲一些知识或者题目的时候,我一般不问孩子说“你听懂了没有”,因为一这么说,孩子常会迫于压力回答说听懂了。讲完题目之后如果问:“妈妈讲清楚了吗?”孩子就会说:“妈妈,你讲得很清楚或者哪里哪里不清楚。”这样会不会好一些呢?
简单一句问话的转变,其实就是思维立场的转变。孩子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想法,你说的清楚,他就能想得清楚。
培养一个自立自强的孩子,我们就得学会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生活中可以从一些小事上开始练起。假如你带家里小朋友去买衣服,他自己选择了一件橙色的,但你觉得绿色更好看。这时候你是会做主还是尊重小朋友的想法呢?这个问题可以回忆一下。如果问他“你喜欢这件衣服吗?”他要是点头,那你就告诉他“你喜欢就好。”放弃掌控,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不过,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嘴上讲平等容易,实际上孩子和大人在能力上就是不一样的呀。经常各种出状况,怎么办?”所以有一个秘诀是:将心比心,学会几个万能的沟通句式。有个万能沟通句式叫做“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一样”。
比如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不想离开妈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这么说怎么样:“妈妈小时候也不爱去幼儿园,因为我觉得在家可以玩玩具,还可以看书,去幼儿园都是陌生人,没人和我玩。不过呀,后来我发现在幼儿园里能认识新的朋友,居然比在家里还开心呢!”
这段话,让孩子觉你和他对待幼儿园是一样的态度,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他就愿意去尝试了。
还有个万能沟通句式叫“是是否是”,沟通法宝,大人的世界同样有效。
比如当孩子举着作业走过来说:“妈妈,这个字我不认得。”这时候,第一句话你该怎么回答?
如果你第一句话是“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上课都没有认真听吗?”,这就不太好。正确的做法,第一句话应该是“这么早就写作业了啊。”第一句话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他值得肯定的地方。
第二步,打开她的作业,看着说“今天的字写得很端正”或者“今天的字写得比昨天好”,“今天的字写得很努力”,总之还是要有一句话讲出来肯定他。
第三步,才是给出你的期许。你可以把字讲完之后问她:“你能写两遍吗?写两遍之后印象就彻底记住了哦。”这是希望他去做的期许。
最后一步,继续肯定她。比如:“谢谢你把所有问题一起集中来问我,帮我节省了时间。”
这样一套下来,孩子不会觉自己有不懂的问题来问你是错误,用这个思路教育孩子,慢慢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朝你能接受的方向走。
当然,我们将心比心理解孩子,不代表不能给孩子立规矩,但立规矩并不是严肃刻板,而是要温柔的坚定与重复的耐心。
孩子出生后,第一个要面对的坎儿,就是分离焦虑。比如父母去上班出差什么的,这时候,有些家长会选择偷偷逃跑,尽量不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因为当孩子发现你突然不见了之后,他面对的就不仅是舍不得了,还有恐惧和不安全感。所以,与其逃跑,不如借此机会让孩子懂得“必须”的力量。
用这套流程在出门上班的时候,先告诉孩子我们很爱他,然后告诉他“妈妈再抱抱你,亲亲你”,最后再告诉他“但妈妈必须出去工作啦。”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必须”这个词的分量会让孩子慢慢变得坚强。
培养规则意识,除了温柔的坚定,我们还需要有“重复的耐心”。
生活中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规矩不是一次就能建立起来的,这需要我们有耐心地一点一点的和孩子讲,不要试图一次就搞定,带着共情帮孩子学习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