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其他人由于经常加班不注意身体,而患病住院的事情,想想自己最近也经常加班,心里感到一丝恐惧。
连忙去健身房办了张会员卡,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每周至少要去三次健身房。前两周很积极,按计划去健身房的次数达三次以上;可第三周以后,去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去了。
会员卡到期时,感觉很可惜,花了钱但没怎么锻炼。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为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落伍,决心改变下班后有时间就看电视玩游戏的状态,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坚持每天阅读一个小时,提升知识储备和扩宽视野。
兴匆匆地买了一大堆书,开始几天是每天阅读一小时,后来就没做到每天阅读,时间一长,就停止了阅读,下班回来有时间又开始看电视玩游戏。但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才懊悔自己没有坚持。
又开始立志要坚持每天阅读,但到最后又开始看电视玩游戏......陷入了“立志—开始执行—慢慢放弃—很痛苦—立志......”的死循环中。我们有计划,有要求,可为什么不能坚持呢?
痛苦和快乐是驱动我们行为的两大基本动力。逃避痛苦和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为追求快乐而计划做某件事,也会因为逃避痛苦而终止计划。
有一次在地铁上,听到两个孩子的母亲讨论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对话。
A:“现在的小孩,超喜欢玩手机游戏。以前我家那个,一放学就拿他爸的手机玩吃鸡游戏。”
B:“可不是嘛,我家的也是这样,打他骂他都没有什么用。”
A:“现在我家那个已经不玩了。”
B:“哦?你是怎么做到的,能让他不玩游戏?”
A:“光跟小孩子好好说是没用的,他根本不听我们的。是他爸花了2W块钱,在网上找了一个专门玩吃鸡游戏的高手。只要我家小孩一上线,那高手就开始虐他。小孩子一直输,怎么都赢不了。他觉得没什么意思,然后就不再玩了。”
沉迷于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能找到快乐;但在游戏中老是被别人虐,就感到很痛苦,而且怎么都赢不了,这种痛苦的感觉一直挥之不去,那只好不玩了。
恐惧生病带来的痛苦,所以办健身卡锻炼身体;在锻炼身体过程中,大汗淋漓,肌肉酸痛;又是独自一人去锻炼,就会感到有些痛苦。过一段时间,原来恐惧生病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而锻炼身体过程的痛苦让人很难受,在痛苦煎熬下,不知不觉就放弃了锻炼。
同样的,想象着知识带来的快乐,驱动着我们决心坚持阅读,但在实际阅读时独自面对书本,需要努力思考,而且白天上班已经比较累了,因此感到很痛苦;若遇到电视的诱惑,很快就终止阅读计划。但看到别人取得成就而自己没有,感觉很懊悔、痛苦。为逃避痛苦,又开始立计划阅读。慢慢懊悔之意没那么强烈,而当下阅读的痛苦让人煎熬,不知不觉又终止阅读计划。
想要走出这个死循环,将计划执行到底,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感觉模式,即执行计划时感觉到快乐,不执行就感觉到痛苦。
因此,要做到坚持锻炼身体和每天阅读,就要改变锻炼身体和阅读时的感觉模式,有以下几个办法:
a. 把坚持锻炼身体和每天阅读带来的快乐写下来,同时也把不坚持带来的痛苦写下来,当想要放弃时就拿出看看或者想想;
b. 做一些能让在锻炼身体和阅读时感觉轻松快乐的事情,如锻炼身体时听听音乐;阅读时听听轻音乐,保持一个安静没干扰的环境;
c. 借用外在力量监督。如坚持在朋友圈打卡,请朋友监督。如果不坚持,则会觉得没面子,带来更大的痛苦。现在很流行监督学习的微信社群,群里成员每天坚持要将学习成果发到群里。一天没在群里发学习成果,罚在群里发红包。
总之,当想坚持做一件事情,要让自己在做这件事时感到快乐,不做则会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