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未来,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环境、时代趋势等等,这些都是通往未来的助推器。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机遇,有的人能抓住,有的人就抓不住。
而能不能抓住的关键,很多时候并不在于你手上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的想法所决定的习惯的思考方式」。原因也很简单,想法产生行动,行动抓住了时代趋势,结果也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很强的「路径依赖」,这种习惯的处理方式我有经验,能给我带来充足的「安全感」,这就是很多人无法突破路径依赖实现成长的核心。
比如靠打工赚钱这件事,是最具有安全感的,无论工作干多干少,每个月到了固定时间,老板就会给员工开支。人性中有懒惰的一面,人们普通认同的所谓的好工作,就是「钱多活少离家近还超级稳定的工作」。
人,是由「欲望」驱动的,我身边的朋友真的拿到这样的好工作时,他们内心深处那种不安分的要素又开始流动,觉得这样的工作太稳定了,开始羡慕在市场上打拼赚到过大钱的人,这些人见过更为广阔的世界。
安逸稳定的工作,是一种习惯的思考方式;内心不安分的欲望,也是一种习惯的思考方式。这些不同的思考方式之间会相互打架,很多不舒服的「拧巴」就是这么来的,我把这种现象俗称为「既要、又要、还要」。
当一个人什么都想要时,精力反而被高度分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好,随后龟缩到自己习惯的安乐窝里,继续躲在自己习惯的处理方式中。
比如在我的来访这里,有一些跟我一样,从事自由职业,他们向往这样的生活,时间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唯一不好的就是收入最开始时十分不稳定。
因为变现闭环的打造需要把人变成「六边形战士」,产品研发、市场需求分析、商业定位、搞流量、策划、设计、交付等等,把这些要素变成彼此适配的变现体系,需要的能力相当多。这些工作,没有人会替你抗,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这条路太苦了,变现也特别漫长,看着银行卡的余额日渐减少,不恐惧是假的。不仅如此,跟普通的上班族相比,自由职业的人因为在短期内对别人没价值,别人也就没有联系你的理由,这种没人理的日子会让你产生跟社会脱节的恐慌感。
在上面这些多重压力下,很多人会回到自己熟悉的「打工」这条路上。年龄越大,工作越难找,空窗期越长,中年危机的焦虑感也就来了。
明知道轮回没出路,但又不得不轮回,这就是习惯的思考方式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