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的地铁里,大家挤的像一个个在茶壶里煮的饺子,一个紧挨着一个。在某一站忽然上来一个小男孩,差不多6-7岁的样子,有人给小男孩让了个位置,孩子一边道谢一边很自然地坐了下来。孩子坐下之后,并没有看到尾随而来的大人。
快到下一站时,过来一位奶奶,奶奶一看见小男孩就嚷嚷“你每次都喜欢瞎跑,以后你自己走,我是不会再送你了。今天回去我一定要让你爸爸狠狠揍你一顿,看你长不长记性...”孩子原本笑嘻嘻的脸变得原来越难看。
奶奶原本是担心孩子,但是我看到和听到的却是满满的指责,这些指责会让孩子记住“以后在外面不能乱跑”这件事吗?显然不能,而且这份指责还提到了会让孩子爸爸打孩子,这份恐吓甚至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他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反观另一位妈妈,同样是面对孩子喜欢瞎跑的问题,妈妈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看到你刚才没看妈妈一个人跑走了,说实话我很担心你,我担心你跑太快磕着碰着,我担心你被别人抱走。要不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样做才能既不影响你跑又能保证到你的安全?”然后母子俩开始认真讨论起来,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意!那他下次还会乱跑吗?答案可想而知!
我们都爱我们的孩子,父母和另一半,但有多少次我们用软软的舌头说出硬硬的话,伤了他们的心。
爱一个人,请从好好说话开始,从客观表达开始,只有当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爱,愿意听我们说话,我们说的话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