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选好书(一)
已经给大家介绍过:进行刻意练习,要精选精读。
精选包含两层含义:
1)选择的概念
2)精选,不是随便选
为什么呢?
大家都有这种经历:
一去到书店:看着一堆堆的书就像秋天麦田麦浪一样,一茬一茬,高低起伏,连绵不绝,你心里也涌现和庄子一样的情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矣。”以我的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不是找死吗?
那该怎么办呢?
既然古人那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一旦踏入书的世界,我们又会面临新的问题,书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样,那也是一片江湖,有黑白、善恶、美丑,有好书就有烂书,有原著就有伪作,书的江湖也不是一片祥和的伊甸园,你想安静祥和的行驶在书的海洋中,手里没几把刷子,没点分析判断能力,你觉得旅途能安全吗?
那要怎么办呢?
和大家分享两个护身符。
首先,书海无涯,你没必要什么都读,根本没必要都读完。
曹雪芹所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要按照目标有选择阅读:
选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的书来读。要让阅读为你所用,你需要问:你想通过阅读,提升什么,获得什么?你要做出选择,要看什么类型的书,为你目标服务。
其次,我们要启动处女座挑剔模式挑好书看,精选。
你可能觉得要这么挑吗?即使是一般的书,你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发的呀,干嘛非的精挑细选呢?但是,你想想啊,好书,相当于金矿,你从金矿里更容易掏出金子呢,还是从一般的小坑小洞里更容易淘出金子呢?相信你可以立刻得到结论。
阅读好书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要确定一个阅读目的:如果你有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摆在眼前,比如,你在沟通方交流方面屡屡碰壁,特别想提升自己有效沟通的能力,你的阅读方向和目标就很明确。
但有的朋友,可能没有这么明确的读书目的,那怎么确定读书目的,
按照重要不紧急理念来进行选择,什么是重要不紧急呢:短期内即使不做,问题也不大,但如果你长期坚持呢,收效很大。健身就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
再比如,提升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也是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项,围绕这个目标,找到相关的一批时间管理的书。
第二步,筛选(好,坏)
问题是:什么样的书是这个领域好书呢?
首先:看看那个学科里著名的人:大师,大牛写了哪些书,大师可能是这个领域中提纲挈领的开创者或者是集大成者。他们对这个领域和学科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阅读他们的书能帮你迅速把握这个领域的核心和脉络。找大师写的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一览众山小。
读大师的书,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是缓解你对信息爆炸的焦虑。
书店里的书千千万,99%的书没必要读,因为这些书其实借鉴和参考的往往是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我非常尊敬《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说的更直接,一生中值得你一读再读,能帮助你成长的书,不到一百本,
这些书都是这个领域中大师所著。
比如,如果你想感受文学之美,诺贝尔文学奖各位作者的作品,你可以尝试,如果你想开启戏剧之旅,毫无疑问,莎士比亚-戏剧大师的作品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你想阅读诗歌,毫无疑问,泰戈尔、叶芝、狄金森、唐诗宋词你不应该错过,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鲍勃迪伦你可能也会喜欢,
(他的歌不仅是诗,还配着音乐,多么美妙)。
如果你想读诗歌,我要特别推荐一下我特别喜欢木心先生给大家,他是诗人、作家,最主要是画家,画家开始写字,那不得了,文字中透露出的画家独有的画面感、色彩感。比如:“红裤绿衫的非洲少年倚在黄墙前露出白齿向我笑”,扯远了。
如果你想了解投资,查理 芒格的书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想了解管理这门科学,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书可能是你的第一选择,
他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而且老爷子文笔很好,他年轻的时候是记者,文字的驾驭感非同寻常。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入口更多,心理学大师灿若星辰,一同构建了心理学这座迷人大厦:弗洛伊德、荣阁、马斯洛、皮亚杰、罗杰斯、威廉杰姆斯,当代的津巴多、塞利格曼………,我自己是从马斯洛的《动机和人格》这本书开始,入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坑……
从一个领域大师的作品作为通往第八大洲的入口,是不错的开始,
还有一个方法,是从版次入手,一般来说,印刷版次越多,毫无疑问,书的质量更有保证。社会心理学经典作品《影响力》出了第五版;两性关系的经典作品《亲密关系》,第六版;英语写作圣经《风格:清晰与优雅课程》第12版;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九版!
除了看一个领域的大牛和版次之外,还有一个辅助性的技巧,搜索书单找交集。搜索某一个领域,在知乎或百度搜索,去亚马逊,china-pub,当当,去搜索领域主题,看销量最高,根据销量最高的,去看豆瓣评分把所有的信息综合起来,取交集。
按照我们分享的方法选书,进入这个领域,读了一系列的书,
经过3-5年对这个领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是不是就代表你所向无敌,不用再读啦?
当然不是。
在专精一个类别,纵向深入一个领域基础上,还要进行横向扩展:
你可以尝试阅读其他你感兴趣的领域和学科的好书。
为什么要横向扩展呢?
因为阅读就像吃饭一样,讲究营养均衡,偏食会营养不良,
而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领域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会对你专业领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帮助。
查理芒格先生在《穷查理宝典》提出了决策的多元思维模型: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因为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发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习惯于使用某种模型,比如经济学模型,去解决所有问题。所谓,手上拿了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所以,提醒我们不要只专精一个领域,而应该将其扩展、迁移到其他领域。
开创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在《个人的管理》中提到:每过三四年,我会选择一个新的学科进行学习,例如:统计、中世纪史、日本艺术或者经济学。要精通一门学科,三年的时间学习是绝对不够的,不过,要了解一门学科,三年的时间足够了。这种学习习惯不仅为我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迫使我接触新学科、新学说和新方法,
因为我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有不同的假说,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论。”
彼得德鲁克就是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既广博又专精。
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写字母)T字型人才:深度和广度兼而有之。
总结一下:
按照阅读目标精选好书,我们可以从领域的大师和版次入手,开启阅读之旅,而除了纵向专精某个领域,我们还要有意识横向扩展阅读的领域,专精而广博。
但我们在找某个领域的大师的书看的时候,还会碰到这种问题,
一个行业大师不只一个,即使某位大师,写了不止一本书,比如给大家推荐过的塞利格曼先生《what we can change and what we can’t》,
写了好多本书,你要从哪位大牛的哪本书开始阅读呢?
这个问题,下次在系统的略读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