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形成就是一个人有某种感受。但他不愿意看到这种感受。就用完全相反的方式表达这种感受,这就是反向形成。
比如对权威有敌意,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权威的过度恭敬。记住一句话,一切在程度上有点过度的东西,本质上都有可能是它的反面。
比如抑郁是对躁狂的防御。反过来也可以说躁狂是对抑郁的防御。
有人说话特别心直口快,并以此为荣。其实他们是在回避深度自我觉察,不想让自己知道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愿望到底是什么。跟他们打交道,我们常有两种反应,一是被他们的所谓刀子嘴豆腐心伤害了,这就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伤人,根本没有什么豆腐心,有痛苦的心倒是真的。证据就是我们在他们心直口快后觉得痛苦了。这就是情绪传染,这一点也可以总结成一个经验:当我们跟一个人打交道后,有什么特别情绪,就要觉察一下,这个情绪有可能不是我的,而是他的。
二是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时间长了,你不自觉的会忽略他的表达。这也是一个证据,证明他的表达在掩盖他真实的内心。所以没有价值。
还有个给心直口快类似的事情,有人易开口就喜欢说。我跟你说实话,我不骗你,这也常常是反向形成。意思是他后面说的可能都是假话,当然需要强调一下那些在意识层面骗人的人,不在我们分析之列,我们分析的是潜意识指挥的说假话,是那些首先要骗自己的假话。
一位男士状态很不好,被他妻子半强迫的拉去看心理医生。他对医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以“我跟你说真心话”开头,内容是自己所有方面都不错,心里惦记的是如何帮助那些孤寡老人。但医生越听越心惊,一个人要离自己的真实感受多远,才觉察不到一点点自己内心和现实的双重危机,这个远就是反向形成造成的,如果情感隔离的人离自己的情感是1m的话,反向形成就是两米以上了,因为相反的情感被制造出来了 。
这样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第一,反向形成的人的内心风景,看得出来那是很耗能的,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这样的内耗,他就可以把更多能量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去爱和创造。第二,我们心中有一个理想的人格的标准,就是活得真实,对自己和他人真实,揭示反向形成,就是还原真实。
做事情过度严肃认真也是反向形成。这样的人不愿意看到自己想通过犯错来攻击他人的冲动。
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相信发自内心觉得现在自己的一切都很好的人不会说这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要用这句话对抗自己生活中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所以这句话可以翻译成我虽然有许多不满意,但我还是认为现有的一切都很好,这样我内心才能维持平衡,这是反向形成的功效。从暂时渡过难关这点来说,反向形成就是智慧,但不是最高的智慧。
最高的智慧是:直面那些不让自己满意的问题,并发展能力去解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