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前,曾与一朋友聊天时,说到中学阶段的过往学友。念起她们的种种“劣迹”,更多的还是——至今对于自己本身的疑惑。
与几位过往学友均有或长或短的密切交往,仍会偶尔念起些零碎小事。虽人生中,已无法再有交集,亦无曾期望拾起些什么。每每谈起这些,自身却似一观察者,并无曾置身其中的真实感觉。而那件件事的发生,确确实实都是真的。亲身经历的自己,成长中却并不曾受到干扰——这才是让我最为困惑之处。看着她们闹腾、折腾,偶有劝说两句。“友情”双方的运行,似是永远平行的轨道,永远都不会打架。之后,散了也就散了,流走也就流走了。从未想过强留的事。
只是那个年代,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最为困惑。延至大学、研究生阶段,直不久前依然困惑。中学阶段,偶尔与一男同学说话较多,或是时不时问问问题:要不就是对方的面色与眼神变得不对头,要不就是班里其他同学有风言风语;甚至无意间走向一男同学,问句话,引的对方也会骤起怪异。真是怕了,糟心透顶。很不明白,眼前不就一活波波的人嘛。同学就是同学,朋友就朋友,同事就是同事…何来那么多前置定语,男、女,学习好、学习差,谁谁的孩子,很有名气,事业做的特别大,身价不菲,长的帅,职位高…怕是心存了这番(不就一活波波的人嘛)与人交往的本真,致使成长中一直有困扰。关系好点的学友会有意识的提醒一下,而自己却是觉得:这不是自己有意无意地在给自己设障碍嘛。人生原本可在坦然敞开的交流中,互辩互动的言谈中,互携并肩地对抗无知盲目。却是自设牢笼、独自成垒。只能感叹,教育给予的羞耻感,就是专门让自个给自个人生设置障碍来的。籍此,长时间里,觉得好多男性真是不自量,走近多问几句话,以为就咋回事了,嘁…因而,对于绝大多数男性,确实失望。或是自己个曾待的圈子,基础成色不够好吧。对于爱情,从来就不抱希望,也未曾看好。“二不楞登、冒些傻气、大大咧咧、感觉迟钝…”就成为行走时,不得不穿上的铠甲。
因而,有次与好友吃饭喝点酒后,冲口而出句“与人言谈共事中,在我眼里是没有性别的,名气、财富、职位高低与我有毛关系呀!”。真是需真心谢谢好友们,与他们的交往,着实破了这些困扰。要不然,这辈子都得穿着这身铠甲过一生了。平生最忌讳的是与人言谈交往中,对方内心下意识设置好多前置词,每一个前置词就似一重智慧的障碍,看透事情本质的障碍。一旦觉察到,干脆就打些哈哈,心放在言谈外,视现状,勿需陪着多玩及早抽身为好。
看见真实很简单,不加预设、不加包裹、静心看着眼前就好。但在平常中,都习惯了在一大前提(时空)下审视一件事,在一具体的情景下,有分寸的应对一些人,处理一些事。提前预设了很多的条条框框,预设了切入的角度,预设了需行的轨道,需寻迹的规则,自然赛道廖几,结果亦自然不出预料。这一切,像及了摆在面前的一道数学题,应对方式亦是数学思维。
外界始终都是混乱的,面前的事情并非是摆在面前的那道数学题,但人心的秩序却是自我可掌控的。去掉时空给予的大前提、具体情景给予的小前提,擦掉头脑中文字给予的思想,静心觉察着一波波感觉情绪,勿需臣服,勿需对抗,看着就好。是人,本身就如此,不如此,真就人心无。
心无处信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