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很奇妙的。我们常常用语言传达出与我们真实想法相悖的意思,甚至造成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被笔者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在非暴力沟通中,道德评判是产生暴力沟通的一种根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一旦对方不符合或是违背,就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或是错误的。继而,我们会做出评判。书中举例,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那他就是“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关注细节,那他就是“粗心大意”。带着这样的评判,不说出来,可能就是一堵墙,阻碍交往与合作。说出来,会让对方产生敌意,我们无法达到原本想表达的愿望。即便对方接受,久而久之也可能会累积为成见,最终爆发出来。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回避责任,用“不得不”这样的词语来逃避自己可以做出选择。我们的很多事情,都表现出身不由己,做或不做,都源于不得不。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我选择,因为我想……试试看会是什么结果呢?
最后还有一点是“强人所难”。我们对人的要求,有时候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我们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就认为要承担某种职责。而这职责可能只是对别人强加了自己的意愿。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如果想要控制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做,那么可能适得其反。
写到这里,不禁要提醒一句,非暴力沟通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所以,以上提到产生暴力沟通的几种根源,是提醒我们清楚哪些沟通方式会造成隔阂和误解,哪些会阻碍我们做出自己主动积极的选择。所以,放下评判,客观中立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处境,再想如何沟通,一定会如愿所尝。
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