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医疗条件有限,所以生孩子成为大户人家一等一的大事。
皇家更是看重,多子多孙已经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事。今天聊聊初唐的后宫“姑奶奶们”。
后宫老大自然是皇后,一人;
皇后之下,设立四妃,正一品。四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四妃之下是九嫔,正二品。九嫔分别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九嫔之下是二十七世妇,正三品。二十七世妇实行分组制度: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其中婕妤是正三品,美人是正四品,才人是正五品。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最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位才人,这么看来,武则天在唐太宗这里出道的机会很小,排行要到三十几……
所以后来另辟蹊径,走了“下一代策略”,拿下唐高宗,终成一代霸业。
▲唐宫仕女图
二十七世妇之下是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其中宝林是正六品,御女是正七品,采女是正八品。
这果满编,这么算下来人数是1+4+9+27+81=122人。
皇帝的压力实在有点大。
人数一多,侍寝就成为大问题。
清朝皇帝是翻牌子,但初唐的皇帝将雨露均沾放在了第一位,既不能冷落任何一位夫人,还要体现出不同品级的差别。
所以,侍寝排班表以月为周期,又根据月圆月缺,将每个月分成上半月和下半月。每月的前十五日为渐满,后十五日为渐缺。
渐满时(从初一到十五),按照地位从低到高安排;
渐缺时(从十六到月底),反过来,按照地位从高到低安排。
15天时间,要将122位夫人轮一遍,明显一天一个是弄不完的……
皇家的智慧是无穷的,以上半月为例:
初一到初九是八十一御妻轮班,每晚九人,与皇帝共度良宵;
初十到十二是二十七世妇轮班,还是每晚九人,与皇帝共度一宵;
十三是九嫔轮班,依然是每晚九人,与皇帝共度一晚,对于皇帝来说,是不是良宵就不知道了;
十四是四妃轮班,终于人数变少了,不用九个一起,这回只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人;
十五是皇后独享。看来要想与皇帝过一下二人世界,不爬到皇后的位置,是实现不了的。
▲就问你怕不怕
等到下半月,则完全反过来,与上半月完全对称。比如十六是皇后、十七是四妃、十八是九嫔,以此类推。
这么看来,很有可能皇帝是日日盼着月圆……毕竟月亮越小,体力活越多,压力就越大。
为了伺候好这些“兴风作浪”的姑奶奶们,后宫还设立了多个部门服务她们。一是按照品级,给不同级别的夫人配相应数量的宫女和太监;
二是宫闱局负责夫人们的各种杂事,有点像今天的秘书;
三是奚宫局负责管理夫人们的健康状况;
另外还有掖庭局(掌管簿籍)、内仆局(掌管照明)等等。
初唐时,正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风气非常开放,对后妃干政的防范并不严格。再加上后宫人数众多,所以竞争尤为激烈。
载于《新唐书》、《旧唐书》中,后妃共三十余人,其中十五人结局极惨:九个死于政敌毒手、两个死于争宠、两个失踪、一个自杀、一个获罪而死。
以上。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武则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