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于车毂,有了毂中圆孔的空,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合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的空,才有了盛放食物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才有了让人居住的作用。
所以,“有”能给人便利,全靠“无”使它发挥作用。
在老子思想里面,“道”是“有”和“无”的辩证统一,自然现象也是“有”和“无”的对立统一。
在这里他讲到,“以无为用”,“无”不是指什么都没有吗?既然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能产生作用呢?为了便于世人理解,老子举了几个例子:
车轮有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轮的轮毂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轮毂和轮毂之间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起,才有了车的作用。
同样,我们糅合陶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我们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说,“有”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这种理解里面的“有”是指整个房屋,房屋能产生作用,源于房屋里面的空间(“无”)。
还有一种理解,是将“有”理解成建造房屋的砖块、墙体,它们虽然于房屋的使用没有用,用到的是里面“无”的空间。但正是这里的“有”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无”能发挥作用。
其实,这也符合“无中生有”的道理,正如前面所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一切“有”的源头,转换为“有”后能够给人带来实际的用处。
比如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从外表只能看到他的“有”:豪车豪房,现金股票等,而这些“有”都源于那些看不见的“无”:勤奋、决断力、机遇等。
精神和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们对于人生的引导作用巨大,正所谓是“大象无形”。
这也是道家推崇的“无为而治”,即: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