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小程序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在意。毕竟互联网世界中的新事物太多,层出不穷下的眼花缭乱很难让人静下心去思考它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年末结束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再次定义了微信小程序,当时依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关注。只是过后几天的增多科技报道,慢慢引起了我的注意。
彻底吸引我的只有四个字:用完即走。
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微信小程序意味着用户无限欲望的满足,而用完即走意味着欲望满足的安全感。
自己就是一个重度的APP用户,市场上的很多新应用基本上都会下载逛一遍,然后手机内存满载就删掉一批。而人的内心是删除东西永远比得到痛苦。即使很多应用放在手机里根本就用不着也宁愿放着看着。类目分的清清楚楚,里面放着自己认为自己会有用的软件。比如说手机里都有的社交软件,QQ微信还不够,陌生人社交想去陌陌,图片社交要用in/instagram,职场社交要用linkedln,有时还想尝试下阅后即焚的snapchat,听说facebook,whatsapp,pinterest也不错。
上面这段啰啰嗦嗦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智能手机用户的的痛点:硬件与软件的不对等,用户时间与手机应用的不对等。在PC时代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安迪-比尔定律(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微软前CEO比尔·盖茨)。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下的处理器每18个月翻新一次(现在已经更快了),但是在上世纪的wintel时代,消费者似乎并没有享受到硬件翻新升级带来的全新体验,而更多的还依然是windows软件系统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慢。这就是安迪-比尔定律,安迪给你的,被比尔拿走了。
PC时代软硬件换代升级的紧箍咒,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没有发生改变,甚至是雪上加霜。因为用户的接触屏幕更小了,时间更高效了。
不仅如此,小屏幕世界的移动互联网在安迪-比尔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这个时代环境下的变异,科技的进步使软件应用单方面冲出了这个定律的禁锢,越来越繁荣,甚至过剩。然而硬件与芯片内存的互搏依然导致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既然这样,市场的上很多手机装载的软件从买下就已经被固定了(虽然看似你可以随意下载删除自己手机中的任何应用),然而应用软件的独立繁荣,又吸引着更多的用户下载更多的应用软件,这个矛盾体该如何解呢。
从PC互联网时代的软硬件互搏移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小的屏幕中,这是一个变异的矛盾体,也更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用户顶级痛点。
如何在有限的手机内存中装载更多的软件?如何能够更节约时间的使用不同的软件?如何装载使用更多的软件手机还是超级流畅?
每天面对手机里那么多软件,用的不用的,经常用的根本不用的,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一天,打开手机,除了通话短信基础软件功能外,只需要打开一个软件,就可以完成现在需要打开十几款软件才能完成的吃喝玩乐游逛娱看等全部生活服务。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因为这是一个用户痛点,但是我并不知道如何完善的去解决。
微信小程序似乎正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解决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问题的问题。这就是在解决用户痛点的时候产品自带的尖叫点。再加上小程序的自带的营销爆点,注定会成为互联网爆品战略下的翘楚。
当我真正深入思考小程序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为之一振:痛点解决,绝对会颠覆整个中国互联网界。思考的越深,越让人后怕。
微信小程序代表着一个超级移动流量的入口,一个海量的移动数据库,一个未来最宝贵的用户时间的拥有者和分发者。到时候,整个中国互联网界,腾讯再无敌手。
互联网最昂贵的是什么?是流量,是不断上升的获客成本。微信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移动端流量入口,但它的地位并不牢固,第二三梯队的,垂直领域的应用仍然在瓜分着移动流量入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腾讯一贯的作风。小程序的出世就是要垄断整个移动端的流量。以后不需要购物再去下载点开淘宝京东,看新闻再去下载点开今日头条搜狐,旅游也不再需要下载点开携程驴妈妈。你所有的移动端需求微信全包了。这个野心不可谓不大。
微信早已经显现出了一统移动端流量的野心。简单来说,现在微信的钱包折叠入口内的服务,包括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美团外卖、58到家、美丽说,可以说是小程序事业的先兆。而即将来临的升级版小程序的入口会更接近每一个消费者。也会促使每一位手机用户轻易地抛弃多余的负担(软件应用)。
其他互联网公司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应用被微信收入麾下吗。答案是他们无能无力,只能是在微信体系内被动的接受流量的分发。滴滴快的烧钱大战,美团饿了么的补贴大战,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用户习惯的养成。一旦习惯养成很难轻易放弃。令人尖叫的产品体验(用完即走)以及的的确确存在的用户痛点。一旦微信彻底解决了用户痛点,再愿意用营销传播的长时间灌溉,用户打开手机就躲进微信内,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打开手机,上微信。想用什么APP,就找什么小程序,而且还不用担心过多的小程序会不会像过多的APP那样把手机拖的想蜗牛一样慢。因为用完即走,它不会打扰你。
用完即走,是微信小程序将要垄断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内在逻辑。因为单个的APP没人敢这样说。除了现在的微信和未来的那个用了好像没用的小程序微信复合体,一个产品经理敢跟自己的老板说,我们的产品是为了让用户用完就赶紧离开。绝对会被开除。在大多数人考虑留存拉新的行业问题时,张小龙却在构想着怎么统治整个移动互联网。而用完即走的设计让小程序化的微信仍是一个倡导极简主义的产品,实则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移动流量入口。
超级流量入口意味着更完善的个体人群画像的产生。数据日益成为未来商业竞争的核心。DT时代是马云不断提的一个概念,更多的公司开始自封为一家家数据驱动的新锐公司。未来,数据真的那么重要吗?
罗胖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讲到2016年的一只黑天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存在的基础就是大数据算法。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大战到底是机器和人的争斗还是数据化的人和经验化的人大战?回到微信小程序的问题,以前每个用户在不同的应用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画像,购物化的数据:爱买什么,喜欢那个国家的产品;社交化的数据:什么样的性格,异性吸引力级别;娱乐化的数据:那个星座的,明星偏好,相信这样的数据在不同的应用各有各的标签原则。
当所有的这些数据聚合在一个入口,被微信重新定义了这些来自各个小程序使用者的回传的数据后,一个更形象化具体化的虚拟人诞生了。要说最人工智能的产品数据来源,一定是来自小程序化的微信。那个虚拟人便是你在虚拟网络的影子,没有什么比生活化的微信更懂你了。举个例子:想要出国的你,点开微信旅游类小程序正是你想要的内容,因为微信数据库知道你更愿意乘坐哪家航空公司。点开住宿类小程序也正好是你想要的全球特色民居,因为微信数据库从出行类小程序数据中分析出你最近住腻了商务酒店。晚上点开餐饮类小程序,出现的正好是你最近想吃的国外素食,因为你的新闻类小程序数据告诉餐饮类小程序你最近比较注重养生健康。这一切,是多么的幸运又是多么的可怕。
微信小程序再造了一个你,这个看不见的你,有血有肉,更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如果腾讯愿意,依据垄断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小程序完全可以实现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再造一个真实的用户,甚至比你更懂你。
对于那些小程序拥有者,将会慢慢失去了互联网最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完全依赖于微信这棵大树。小程序的数据,一方面可以用来小程序内部优化,另一方面也被微信大系统采集分析,形成虚拟人数据库,在所有小程序的上游微信入口形成了分发机制。这样的微信小程序,不仅仅是一统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甚至是在未来的时间战场已经赢得了主动权。
不管你是大屏还是小屏手机,未来你的时间是有限的。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更是稀缺的。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谁拥有了手机用户的时间,谁就是未来的赢家。
碎片化是2016年非常流行的说法,碎片化阅读也好,碎片化工作也好,本质上是我们在不同的载体上穿梭,时间被硬生生的人为分割成块沫,真正能够高效利用的少的可伶。所以说先前微信推出的公众号应用,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多数人碎片化时间的主阵地,这是明显片面的微观视角。从整个互联网内容上说,微信的公众号恰好是帮助用户聚合了时间,减少了碎片化时间的产生。公众号要做的就是要惯着用户,任性的把自己喜欢的统统聚集在一起,背后的逻辑便是用户时间从各个互联网载体聚集到一起,有了用户时间,垄断还会远吗?
小程序不同于公众号且只会更厉害,是要把用户的所有衣食住行的时间全部聚集在一起,而且还是用完即走,不会粘着你缠着你,下次再用照样触手可及。简直是为用户定制的时间服务。并且我们大多数人是愿意接受微信的这项服务的,因为未来我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越来越对时间这个抽象的东西感到焦虑。
当我们时常躲在微信小程序的世界后,微信也就收购了我们的时间,接着按虚拟人的需求重新分发我们的时间。看似自我掌控时间,殊不知我们只是遵循虚拟人的指令在行动。
微信小程序承载着微信新一轮的移动互联网竞争升级,利用小程序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垄断,是微信小程序的愿景。因为垄断才是互联网的生存本质。
超级流量入口,海量移动数据,将会成为微信小程序垄断移动互联网的两座巨大宝藏,其背后隐藏着的更大的宝藏就是微信牢牢占据了未来商业竞争的稀缺资源——用户时间。
微信小程序。即将以一个颠覆者和垄断者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