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村里的大夫给打完针,会开药,还会叮嘱的很详细:“这个一次吃俩,一天吃三次,今晚睡觉前先吃一次”,然后拿出个方方正正的纸,用木质镊子从药瓶中夹出八片药,然后工工整整的包好,我问多少钱,大夫回答:“两块八。”
那时候我从没想过让他给我抹个零,但我曾想过,若是医生把那瓶药都开给我,是不是意味着我已经要没救了?
后来不知咋回事就渐渐变了,这个来两盒,那个来一瓶,我那浅浅的口袋就再没装的下过。以前村里的大夫从来没问过我想吃什么药,而现在大夫会问:“清热解毒的需要吗?止咳化痰的需要吗?”活脱脱的像一个虽然能很快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但无法识别安全生产风险的“砖家”。
当然啦,药的用量也叮嘱的马马虎虎“根据说明吃”,我拿起药物说明书看到用法用量那一栏“口服。成人一次4-6片,一日三次,小儿……或遵医嘱”,这里都能给我展现出一个无限循环……更可怕的是,有一次看到一个药的用量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果然,吃药这件事也是需要一点文化的。
(二)
这一次感染流感,这种经历真的令人脑壳疼。
社区诊所的主治医师自信极了,原本顶着38.5的身体去输液,从不到九点一直输到十二点半,明明我是能走着去诊所的,可是往回走的路却得休息了两次,到家一测体温39.8,打了个电话给诊所,收到的消息是这样的“没事,要不你一会再过来我给你开点退烧的药”,我答应睡一会休息下就过去,眯了十几分钟一测40+,短短的一公里多的路程我打车过去的,医生在处方上写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片”,去药房拿药的时候,药房说没有了……这社区诊所到底是什么jb玩意儿!
后来直接去了医院得到了正常的治疗,为了能有效串联两次治疗的情况,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我把诊所医生开的注射用药拍了张照片,后来才明白上午治疗无效的原因是我的发烧是病毒引起的、而那时开的药是针对细菌的消炎药(呵)。大医院也有些“好处”,别人来看病都是有人陪着帮忙跑上跑下,而我只有一个人、区区三千步而已……果然无论哪里对单身人士都是不和谐的!
(三)
像我们的安全检查,会要求企业建立各种台账与档案,变更管理档案、设备设施台账、安全设施台账、应急物资台账、事故事件管理档案、报警记录台账等等。
看着抽屉里一堆新冠时囤积的药、还有其他小毛病吃剩的药,我想到了遥远的社会生计问题,我们常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但是药品这种却常常会因为储存时间过保质期而丢掉。
所以本“砖家”建议发布一项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推荐性的,标准的正文就算是抄三字经也不用管,但是在条文解释里有这么一段话“为避免浪费和保障病患的合法权益,我们建议有效利用个人手中的积攒的剩余药品,制定个人药品储备台账,标注好剩余的药品名称、有效期、生产厂家、剩余量、规格、批号等内容,主治医师开处方时宜优先选用台账中的药品”。
“大夫,您看,我这还有这么多剩余的药,有哪些是这次可以吃的?”
“你的清单上药倒是挺全的?”
“谢谢谢谢,我家是开药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