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一世繁华:越剧小镇(8)

←已更新完毕,喜欢请拉到文末点"喜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久雨必晴,难得遇上好天气,又逢小学生假期,适时到访越剧小镇。上午还是迷迷蒙蒙的,照片效果略欠通透。

越剧小镇就像是一个小孩儿, 从立项到开园,我们几乎是看着她长大的。

记不起这一次到访具体是第几次,每一次都和前一次所见不同。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我而言,对小镇,没有像越剧爱好者一样的痴迷,也没有旅游爱好者一样的激情,在花海中疯狂自拍,更没有金融爱好者这样的狂热,看到寸土寸金的投资前景。

我只是单纯地想看看,一个巨资打造的江南风世外桃源,从理想到现实,是如何蜕变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青瓦白墙,质朴、淡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其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因地制宜,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称之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故宫装修的主色调使用的是金黄色和朱红色,表示高贵、权威与庄重。

所以小镇这样的建筑更平民化,更让人感觉触手可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宋卫平先生,我知之甚少。但通过绿城集团,这一"绿″字来看,他必定是一个江南园林建筑的爱好者,事实上,从他参与捐资建设的新嵊州市人民医院、嵊州市越剧艺校,可以看出来,我的判断没有错。

产品即人品,想来宋先生也是一位充满人文情怀的企业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是自驾或滴滴,直接导航,从市区新人民医院起算,约15分钟车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公交公司为了方便游客前往越剧小镇,特意开通了33路公交车,今天我们是搭这趟车来的,全程1.5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公交司机吓唬我们说,可能十分钟就看完了,没有什么好看的。我在想,逛个剡园十分钟我也都逛完了,因为闭着眼睛都知道哪里有什么风景,他肯定是对这里太熟悉了。不过,他建议我先去看看花海,上一次就是来看郁金香的,第一次来,是看格桑花的。或许以后小镇的卖点,对市民来说,更大的诱惑是四季变换的各色花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不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刚种下去的花,还没到枝繁叶茂的程度。但细细观察,每颗也是生机勃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没有导游,问不到具体的数据,总之是非常大的一片。《桃花源记》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的田间小路应该是指纵横交错,花海之间的相隔,却是弧形的。曲曲折折,蜿蜒到视野的尽头。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造型有点像眼睛。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幼儿园的小外甥,瞄了一眼对我说:这个像一条船。好吧,你赢了,你说的都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桥流水人家。在江南是离不开水的,风水,风水,有水的地方,依山傍水,便是风水宝地。小乌溪江是本地市民心中的游泳圣地,水质清澈,每年夏天都会吸引大批的游泳爱好者前往。炎热时节的傍晚时分,这一路段堵车在所难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带着一群娃出行,不同于独行,移步换景,是被孩子牵着走的,他们兴奋地一路狂奔,我根本来不及处处留情。悠悠江水,将景区分为两半,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我还在对着小花小草说话,小屁孩们已经走在了桥中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人们喜欢刻意地弄出些诗情画意来,或讴歌,或感叹,孩子们追求的是直接的快乐。这仨,"一二一二″地叫着口令,我想起"蚂蚁撼大树″,不过吊桥不一样,不像大树有根。所以当我踏上桥的一端,找到了晕车的感觉,一股熟悉的老味道。越到中间越晃的厉害,我假装着快要昏倒,他们见了晃得更凶。哼,你们欺负大人就是一种快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桥的两边是粗粗的麻绳打结而成的,充满了古朴的味道。想起有一次,看到我妹妹用细细的麻绳,一圈圈地绕在小玻璃瓶上,顿时让那个工业味的瓶子,瞬间文艺了起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过了吊桥,依然是一片片用碎石做区块划分,用小木头做篱笆的花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向左还是向右?人的习惯思维是向右。于是我们到了桑园小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堵墙便是小馆的西墙,不知道里面是干嘛的,我猜是餐厅。因为看到好几个厨师在忙碌,他们头戴高白帽,正卖力地杀鸡宰鸭。如此简洁的背景,是拍照的好地方,我招呼着儿子过来留个影,他调皮地逃开了,好不容易逮着他,净做鬼脸,也罢,我来个自拍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馆的另一面墙。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张长廊的图片来自群友的分享,我当时光顾着看"越戏剧,越生活″,英语写成"More  theatre,More life″,觉着原来如此翻译。移步间就到了一游乐场,这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你懂的。所以我们几乎是用飞一样的速度,途经长廊的,哪有时间拍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明就理,这个器械是怎么玩的?连这鲸鱼的造型,我都是问了小朋友才想起的,果然是中老年人士,童趣已荡然无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被我戏谑为"纸尿裤″造型的秋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圆饼凳子的秋千,还有好几位成人游客,也是这般坐在上面,悠闲自得地玩手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民舍区外面的亭子,实实在在茅草覆盖的。外围鹅卵石的喷绘,就有点不明白了,莫非是想说这是石头堆砌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以依稀看到顶盖里面的骨架,一把大雨伞,我想象着下雨的夏日午后,躲在亭子里,听雨打茅草的声音,看着雨水顺着草叶滴滴答答地往下流,感受凉风习习,当然最好不要打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手痒的我,很想抽几根来放放火,小时候去外婆家拜年,最喜欢干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剡溪岸边,找几丛近水源的干枯芦苇,打火机点上一把,看着熊熊烈火燃烧冬天的热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上代祖宗王羲之《兰亭序》里如是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做了一道名扬天下的东坡肉,可见他对肉的喜爱,然比起竹来,肉可以先放一放。

如此说来,竹在文艺青年眼里,是有多么的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泛舟溪水,袅袅越音。越剧演员在这小小竹排上低吟浅唱,莺莺燕燕。一支竹篙长。此情此景,怕也是越乡独有的场景。这一天没有演出,有几个成人游客,坐到椅子上体验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可惜,他们没有穿上戏服。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眼看到这个造型的时候,我有些纳闷儿,难不成是围着一棵树,拾级登高望远?原来答案在对面,这是一个观戏台。有趣的是,玩完秋千的孩子们在这里整整玩了一个小时。各种沙雕,各种挖坑,各种上楼下楼。我妹妹有感而发:孩子的世界真简单,玩一堆沙子就有无穷的乐趣。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是舞台,右边延伸的地方就是长廊。左边有一排建筑物,演员的休息室和化妆间,就设在那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儿童游乐玩耍区的周围,是一片绿草地。我自拍凹了几个造型,之后步行至岸边。因为工程尚在建设中,防腐木散发出阵阵油漆味。对气味敏感的我,急匆匆往前赶。这是西侧,不远处就是吊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东侧,路灯下便是尽头,不清楚规划中是否还要延长。探索着走到最东边,为了逃避这难闻的气味儿,我立马上了岸。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民舍区里的草地小石径,不规则的圆形,柔柔的,萌萌的。轻微强迫症患者喜欢一块块儿地踩着走,绝不能漏了一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茅草屋里面的内装修。走的轻现代风,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我准备去买一把锯,一瓶胶水,捡几根木头,照着这个样,拼一幅装饰画,挂在墙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依然是简约现代风的原木床,是我的菜。床垫已经放好了,包装的塑料薄膜还没有拆开。听游客在议论,这里住一晚要毛两千,我没有去打听真伪,反正现在也住不了。他们说高雅的气质是钱堆出来的,我说住民宿的炫耀,也是钱堆出来的。等我某天住了,再来给你们发床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民舍是独立院落,篱笆是用一根根的竹枝编织起来的。我又萌生一个念头,去深山老林找一块地方,要求城管找不着,看几部野外求生的片子,也可以造出一个文艺的房子。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因为我的直系亲属里面,大部分是从事建筑行业的,从小在工地长大的我,觉得造房子不是那么难的事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是房子的外观,蒙古包。里面有独立的卫生间,浴室,洗面盆,衣柜,空调,热水器自不必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然了,厨房是没有的。游客们也是各种炫,视频、自拍不在话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应该是一颗桃树吧?据说原来这一片就是桃园。"凉凉十里何时还会春盛,又见树下一盏风存,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别让恩怨爱恨凉透那花的纯。″歌词唱得那么凄美,我只看见远方春天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另一棵桃树~

儿子说光一句话,写得太简单了,我说这是鲁迅先生的风格。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面那些白墙就是施家岙村,如果没有记错,远方的山头是和尚田村,一路走,就可以到新昌,所以,新昌的朋友们是不是从这条路来更近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岸是小镇的主建筑群,我没猜错的话,左侧最高的那一幢就是古戏楼。按理入了大门之后,应该先参观那边儿,再到这里来。因为在施工设了门禁,工作人员不让进,所以我们就只好不走寻常路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孩子们还在观戏台下玩沙子,根本没有game over 的迹象,我只好独自行动,前往西侧参观。路过这个舞台,我给群友钱老师发了这张照片。元旦期间,开园仪式的时候,我看到她一直在朋友圈秀这个舞台上的节目。后来,我发现"越剧小镇首届全国戏迷票友擂台赛",报名方式里有她的名字。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小镇的工作人员。

图片发自简书App

穿过长廊,往西走。我往这水池里仔细瞧了瞧,这里还没有放养的鱼。按照习惯,等竣工了,这里应该会有大锦锂吧?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

等你宛在水中央。 ″

我不会唱越剧,确切说是唱歌要跑调。所以,脑袋里面能跳出来的歌词,也就那么几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温习一下路标,走到尽头的话应该是桑园茶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站在城隍山上,往长乐江的西侧看,用我这近视眼,朦朦胧胧地看到了至少八座桥。所以说,桥是江南风必不可少的元素。这高科技的防腐木,满足了设计师,以木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还原小木桥的远古形象。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桥比较复古,又江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梦里桃源,不负江南。从前,对这八个字是没有感觉的,那不过越剧小镇的广告语。

今天,徜徉在小乌溪江畔,穿过这一片精致的园林,我突然理解了"桃源″,也领悟了绿城主创想要表达的梦想。有时候我常常困惑,如果有足够多的钱,会做什么?今天我才发现,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童话,不是不知道需要什么,而是根本不敢想。但是绿城做到了,这或许就是企业家与普通人的不同。

关于梦想,是一个我困惑了很久的问题。我找不到我的梦想是什么?所以走出来就是一条路,顿悟未必是打坐打出来的。

林清玄在《你应该掌握的六种能力》中提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敢时,可以念"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

是的,梦想要敢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屋子里面的音响设备来推算,这又是一个舞台。施工人员正忙碌地刷着油漆,心中略有不悦,急步快走。但还是忍不住拍了一下这个椅子,大冬天的,坐在这里晒太阳,难道不是人生的惬意吗?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对我而言,此时此刻,一条椅子,足矣!走路真的很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歌颂梅的古诗很多,但事实上,我是最近才开始关注梅花的,有个群友说,她最喜欢拍腊梅花,我也看到了她拍的照片,黄色的花儿,小巧玲珑而又饱满。为了表现梅花的傲骨,她还特意在院子的腊梅上放了一小撮儿雪。于是我固执地认为梅花是黄色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

所以我以前听歌都是不用脑子的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会儿正好有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路过,几个约二、三十岁的帅哥美女,你问我怎么知道? 我会观察,会听他们谈话呀。然后其中一位帅哥,手持着一台超长镜头的相机,朝这一株红梅拍了一张。我顺口问了一下:"这是什么花?″"梅花。″莫名地我又想起,小学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小狗在雪地上踩出了梅花。但是这种梅花,怎么也没法跟狗爪子对上号,想来梅花也是有很多种。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茶屋阳台上的桌子。茶屋里有一位女性的工作人员,见我拿起手机,她跟我说不能拍照,我没有细究原因,知趣地退了出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茶屋外面,就是溪畔,掬一口香茗,看悠悠流水,与好友闲扯漫聊几句。我可以从旭日东升坐到夕阳西下。

林清玄在《寻常茶非常道》里淡淡地写道: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下次谁愿意来此陪我浪费时间?

图片发自简书App

茶屋的西侧尚在建设中,所以再走就是断头路了。这几块磨石是临时做的吧?因为没有岁月的痕迹。踩在上面,走完一圈就到了茶屋的入口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茶屋外面的竹子。这款竹子细细长长的,比起日常的毛竹更秀气,加上这一块石头。虽然人工的痕迹很浓,但是就画面而言,白墙映衬之下,多少都给人清爽的感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蓝天映衬下,新种的竹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工业风又古朴典雅的路灯。创意来自于"大红灯笼高高挂″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知名树种,叶子的色彩很特别,长得繁盛而热闹。左右两侧,那两株低矮的就是桑树了。这里的主打关键词是"桑园″,桑树自必不可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路遇大姐得音讯,九里桑园访兰英,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七宝凉亭来穿过,九里桑园面前呈,但只见一座桑园多茂盛……″

小时候听得耳朵起茧的唱词,如今看到文字发现竟是如此优美。

第一碗白鲞红炖天堂肉

第二碗油煎鱼儿扑鼻香

第三碗香蕈蘑菇炖豆腐

第四碗白菜香干炒千张

第五碗酱烧胡桃浓又浓

第六碗酱油花椒醉花生

白饭一碗酒一杯

桌上筷子有一双

喂喂喂,何文秀是谁?他老婆就住此地吗?

何太太,花生卖不?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这个角度可以观察吊桥的结构和材质。硕大而结实的钢丝,看过之后,会增加几分安全感吧。底部看着有没有铁轨的即视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本次行程,我拍的最满意的照片。说不出原因,反正就是美。天蓝得恰到好处,淡淡的,不浓烈。蓝白相间,充满无限的想象。冬天的树,虽然干枯,没有绿色。但他遒劲而挺立向上的姿态,又让人感觉充满了力量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古代诗人把芭蕉写得如此忧伤,是因为这种植物会像这样枯萎吗?

我期待着来年再次光顾时,一串串的芭蕉挂满枝头。一个吃货是不会有忧愁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种平房大概就是舞台的工作用房了,因为我看到上面写着"演员休息室"。家有良田万倾,在古代,这是一种财富炫耀。看到这房子只造了一层,我暗自思忖,这怕也是一种低调的炫富,因为土地足够多。高层建筑不知道是谁的专利,传统江南民居很少有超过两层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重点看一下这个门,上锁的,防盗锁。哦不!重点是镂空的门窗格子。谁能告诉我,古代的门,为什么不是一整块的?这是为了透气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喏,就是为那个舞台提供后勤服务。等我走上台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兴尽而归。我奋起直追,终于在吊桥的地方追上了他们。正值午休时分,大部分施工人员停止了工作。我们乘机溜进了古戏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能用四字成语来形容:富丽堂皇,金碧辉煌。连吊顶都是复杂的雕花艺术。灯光也颇为讲究,上面是冷系蓝光,下面是暖系红光。"出将入相″意思是人德才兼备,也指担任文武要职。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以前我傻乎乎地认为,一个是舞台的出口,一个是入口,还读成"将出相入″,素不知古汉语是从左往右读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楼上的大鼓架起来足足有两人高,是遗传文物,后边贴了张纸条,写着"有监控,勿敲打″。围着的栏杆有点低,我的恐高症虫子,瞬间被激活了。围着大鼓绕了一圈,赶紧从台上走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古色古香,精雕细刻的古风舞台,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上演一出出盛世繁华。有人表演,有人观看,他们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面那些明清风的椅子,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并不陌生,爷爷那一辈,家里的家具风格就是这样的。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所以1925年相当于民国14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柱子上的对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门上的拉手。谁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应该是跟守护有关系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进去的时候匆匆忙忙,出来了,回头拍个照。戏的繁体字还有一种如是写:戲。左右结构,从虍从豆从戈。会意字。祭祀或进餐时,有人头戴虎头面具、持戈舞蹈。

原来现代人看电影离不开爆米花,是有渊源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棵大树的造型就有点震撼了,是用一片片简单的原木拼接而成的。这流线型的波纹感,据体现了树冠的弧度,又似那溪江水的漾漾波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地面上的大圆球,缺了一块儿,正好让我看清楚了里面的结构。一片片叶子一样的小板后面有个扣子,球体几根铁管环形交错架构起来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回头看了外面的招牌之后,才知道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馆。第一眼扫过来,我拼命地在猜测,是茶馆还是咖啡馆?看高低起伏的吊顶!是竹子编出来的呢!像不像进入了一个山洞或者隧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距离看一下编织工艺。小时候,我完整地看过一根竹子,如何完美蜕变成一床夏天的凉竹席,还有那个大畚箕、装谷物的箩,这种工匠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我最近一次看到是在江滨菜场附近,他做的是小笼包店里用的蒸笼。当然,这是简单的工艺。做成艺术品,那造型就复杂了。比如老鹰,老虎等各种动物,还有将军等人物形象,远距离看去忽略竹编的纹理,就跟蜡像馆的效果差不多,惟妙惟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猜想以后,这里会备一些长条的薄竹片,供游客尝试。话说小时候,我们会用棕榈叶编一些扇子啥的,用于看牛的时候拍牛身上的苍蝇和牛虻,厉害一点的小孩儿,还能编出一个类似于魔方一样的立方体。可见,跟越剧一样,竹编这种民间工艺,也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了饭点,玩疯了的孩子们有些饿了,他们急匆匆地向出口冲去,我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些场馆的建筑外观,随手拍了一个大概。戏迷馆,顾名思义零基础的越剧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尝试着唱几句,现场还有老师指导身段,就是过一把瘾。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逆光拍摄有点模糊,对焦也不准。上面写的四个字是"万松蔬苑″。小镇有自己的生态果蔬基地一一"蓝城农业",我们第一次来施家岙玩,就是参观那个大棚,犹记得回程时送给我们每人一大袋蔬菜,我们自己也买了好几盆多肉。这个馆,我猜测以后就是一个果蔬超市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游客中心外面的回廊,张灯结彩,元旦开园时挂的吧。天色逐渐清朗,纯净的蓝色,一如此刻的心灵,被洗涤得轻松自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出口附近长廊上的吊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镇的鸟瞰效果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目前已建成的场馆导游图,此行我们只是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留待下次再来看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压轴官方简介。能入住越剧小镇的人们是幸福的,兴起而至,兴尽而归的文旅爱好者,也是幸福的。要逃脱城市喧嚣,世事烦扰,寻求哪怕片刻宁静的人儿,如果你想了,那就到越剧小镇去吧!

唱一曲你心中的悦剧,

吟一段你心中的清风明月~











分割线以下是施家岙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尽一世繁华,

愿你仍是世间最美的独一无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843评论 6 50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53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187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64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89评论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31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16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45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67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81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54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58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68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9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4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97评论 2 3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54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60修炼第一天(4.25) 觉察自己: 我能对自己的家人说不,为什么就不能对别人说不,如果我只能对家人发...
    舒心_300e阅读 130评论 0 0
  • 这几天连续看了几部电视剧,好像是电视剧的导演们提前商量好了似的,这几部电视剧都是讲述的是跨度四十年的事情。像我这样...
    青青岛儿阅读 26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