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于领袖人物来讲,背后是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治世”大境界,今年我的学习目标就是,从领袖人物的著作中汲取精神食粮,我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早期文稿》。
《毛泽东选集》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四卷,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的著作,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主要著作,其中选编了《实践论》与《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两论”于1937年在延安发表,距今已经86年,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性著作,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内涵。其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是知行统一理论和对立统一法则。今年是建党102年,借助知行统一和对立统一的哲学智慧,更容易理解百年来中国发展的历程,何以艰难曲折而又灿烂辉煌。回顾既往,关注当代,展望未来,将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中国成功开创的自主发展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的卓有成效的制度保障,以及使这一切得以实现的中华文化根基,更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百年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并坚持的道路、理论、制度的正确性,也证明了毛泽东思想具有极大的前瞻性。
不仅是“两论”,还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收录的《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指出“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但他非常清楚,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去摧毁。于是他在1956年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在毛泽东时代,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尖端技术都已经出现,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核潜艇、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几代共和国的建设者熬干心血,才有了“邱小姐”,有了“东风”、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悟空号”,J20,才有了如今在太空里的神舟十七号,没有老一辈的高瞻远瞩,哪有如今的国防强国。就如已故的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所说,“在国际交往中,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看《毛泽东早期文稿》,第一次学习到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期对革命的一些想法,和党的革命初期的一些萌芽,了解毛泽东在青年求学时期的师生交往、同学交往、阅读书目、社会实践情况,更可以了解毛泽东在此期间的思想状态及变化,学习毛泽东的治学方法、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略、对教育的态度,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及做法,我第一次看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做,看到一个积极向上、善于思考、敢作敢为的青年毛泽东,解读了我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的一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