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两度的期末冲刺阶段,一向淡定的我面对娃的模拟试卷也手抖了起来(每年抖两次)。
之前的想法是要培养娃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长稍微加以辅助,但每年期末考试的时候总是对自己的教育策略产生了怀疑。
最近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聪明却混乱的孩子》这本书,一看孩子乱糟糟的卷子,真是完美匹配了“聪明却混乱”这五个字。
我爱我的娃,但是如何教育好这个还没有理顺自己的孩子呢?我如获得武林秘籍一般再次研读这本书。
说真的这本书翻译的不太行,有一些翻译诘屈聱牙,读了好几遍也不知道啥意思,但我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关键信息,笔记写了好几页,努力从中获得了四个心得,此时写下来与你分享。
心中有方法,育儿就不慌。
一、要对孩子说积极的话
你对孩子说的话会成为他自己做事情时对自己说的话,长年累月会慢慢形成孩子内心的声音,只有他自己能听得到。
如果我们总是批评孩子、否定孩子,那他长大了也会在自己心里批评否定自己,我们总是说孩子长大了好像没有小时候自信了,我们自己也是成为了成年人才慢慢丢到之前的自卑感,或许有很多人长大了还是自卑的,那可能是小时候听到负面的话太多了。
如果希望孩子们在内心给自己说的话语是积极的、向上的、鼓励的,那么现在就开始用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孩子说话吧!
其实想象如果孩子们长大了想起来爸爸妈妈对他们说的话很温暖,我想也会在很多时候治愈他们吧。
二、对孩子的监督要长期而稳定
我们时常认为孩子某个地方有改善就可以放手了,家长看到进步如释重负的放下担子来。
然而比较令人悲伤的是一次做到和次次做到有着巨大的鸿沟。
网络上说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但实际上我们对孩子某个行为的塑造需要3-4个月的监督培养,然后要花长达一年的时间去巩固!
要慢慢放手,作为家长不能说我好累不坚持了,那就前功尽弃,然后你觉得这个办法毫无用处,继而对孩子伤心失望觉得孺子不可教也。
所以为母则刚,为父则刚,我们的肩上扛了好大的担子呢。
三、要激励不要惩罚
网络上对于育儿的确有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说要鼓励,有些人说要惩罚,在这本书有个让我很受益的观点。
惩罚不会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只是告诉他们不要做哪些事情,激励带来的影响是赞许,是鼓励,是正向的,而惩罚是阻止负面行为的发生,两个出发点和意义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激励,不要惩罚。
四、强化做的好的地方
如果你在监督孩子形成某个习惯,要去赞扬他做到的时候,而不要在他没做到的时候喋喋不休的提出他没做好这个事情,用表扬固化他积极的行为。
比如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如果他在N分钟都很专注,那就表扬他,他没有做到的时候提醒而不要总是批评。
抵住沮丧的心,好好陪伴,收获一个专注、整洁、高效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