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你与他人的关系,你与妻子、孩子、老板、邻居的关系,你在这些关系中的真实状态,即是社会。社会本身并不存在。社会是你和我在我们的关系中创造出来的;它是我们全部内在心理状态的外在投射。所以,如果你我不能了解自身,只是改变外部世界,即改变内在世界的投射,是毫无意义的。
只要我不了解自己与你的关系,就不可能有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我在关系中困惑不解,我就制造出一个社会,它是我自身的复制品,是我实际状态的外在表现。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可以来讨论讨论,是社会这个外象造就了我,还是我造就了社会。
我与他人的关系,我在关系中的表现,造就了社会,这不是明显的事实吗?不彻底转变自我,就不可能转变社会的基本功能。指望某个体系来转变社会,只是在逃避问题。因为体系无法改变人;相反,总是人改变体系,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不用纠结自己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你知道自己现在在哪。
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地方来到北京上学,已经感觉自己很不错了,但当他看到同学是富二代,心理很不平衡,那是因为他没有想明白自己的基础,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第二件事:你自己要去哪。
如果你处于社会最底层,想要上升到中产阶层最重要的是学会技能教育,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来说,博雅教育是没用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蓝翔技校的毕业生要比很多白领赚得多——因为他们掌握了基本技能。
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如果你处于这样的社会阶层,你要接受的第一步的教育就是技能教育。
衡水中学所培养的人和清华附中培养的不是一类人,让衡水中学像北京顶级中学那样培养人是错的。
所以,需求不一样,针对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向上的路注定是艰难的,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不辛苦就会面临阶层下滑。
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
命运决定了人的一切。
那么,命运是由什么决定呢?
撒切尔夫人有句话说的很好: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
比如,当你打网球的时候,你会发现打球用力过分的时候动作会变形,这就说明你想法不对的时候行动会变形、言辞会变形。
再比如,你在公司里干得很一般,没有得到提拔,但是你自己却觉得自己很厉害,是全公司的5%,你觉得老板不公平,就去找老板(领导)吵架。那么,也就是你的“动作变形”了,这也是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
我们的行为形成了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基本上就是这样一条线。
一开始是很小的一件事,我们自己一点点的错,最终命运就这么决定了。
社会无法回避分类,如果教育和学校分类不清晰,那么,你需要给自己分类。
写在最后:
爱因斯坦在16岁法语课堂作业《我未来的计划》里,已经清晰地表达出:
“一个幸福的人对现在感到太满意,就不可能对未来思考太多。另外,年轻人喜欢投身于大胆的计划,而对一个严肃认真的青年来说,对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形成尽可能明晰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运气好,能通过考试,我将前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读,我会在那里学4年数学和物理学。我想成为自然科学分支专业的一名老师,我会选择其中的理论部分。
促使我制定这个计划的是这样一些理由:
首先是因为,我个人倾向于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缺乏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我的愿望也启发我下了同样的决心,人们总是喜欢做他具有天赋的事情,这是十分自然的。
其次,科学事业存在一定的独立性,那正是我非常喜欢的。”
这短短的一两百字,就已能看出爱因斯坦对自身清醒的认识:擅长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缺乏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更喜欢独立地做事。
他凭借对自己天赋的洞察,选择了他最喜欢也最适合的领域:科学事业。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何种程度、何种意义上实现自我的解放。”也是巴顿将军的感慨:“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