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是因为有希望的存在,才能忍受眼前的苟且,等待诗和远方。然而希望之火从来都是那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灭掉。守护我们自己和守护他人的希望,将会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每个人都不完美,找缺点很容易,要打击和指责一个人会变得非常容易。同样每个人都应该有优点,找到他们的优点,然后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希望,就会成为他们喜欢的人。我回想起来,以前也陷入了把人贴上标签,用固化的思维去看待别人。盯着别人的不足看人,其实也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其实每一个人都在成长,每一天都会比前一天有一些不同。而每个人都是心怀自己的希望,朝着自己的目标在努力。一个人现在有不足,不代表他一直不会成长,只要给他那么一点点鼓励,他就会变得更好。而一次次的指责和打击,最后可能就让他变好的希望之火灭掉了,觉得自己就是那样的人了。我发现身边好多朋友都喜欢指责自己的孩子,总能找到一大堆缺点。有一天女儿跟我说,不管我怎么努力,妈妈都能找到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我才发现,有时候我们用一个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却忽略了开始阶段总是会有些笨拙的。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比盯着他们没有做好的地方,对他们成长更有帮助。
要让自己不失去希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从自身找原因。按照《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中提到的影响圈和关注圈概念,我们应该在影响圈内找原因,而不能找到关注圈。在关注圈的原因很容易是借口,只有影响圈内的事情,我们才能改变。而当我们把问题定义到了非影响圈里面,就是那些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就会有一种无力的绝望感。如果如果我们学习不好就归结于老师不好,我们找不到工作就归结于整体经济不好,如果我们不被重视就归结于别人缺少眼光……从外部找到的原因,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只会让我们失去希望。找到那些我们自己能主动解决的原因,才能给自己希望。
要做就做最好,其实就是为不做找的借口,也是对自己未来缺少希望的表现。这个逻辑就是,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好,所以既然不能做好,那就不应该开始。而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没有做不好的练习过程,直接进入好的阶段是很难的。而接受自己开始阶段的笨拙,然后坦然面对,相信足够的刻意练习后,我们终将变得比较好,这才是心存希望的表现。所以要守护自己的希望,就要接受自己开始阶段的笨拙。而守护别人希望,也需要在别人做不好的时候,不要去打击而多鼓励。特别在我们的子女教育上,不因为他们的笨拙而让他们失去进步的希望尤其重要。
很久以前我不喜欢做记录,也不想公开学习记录,不发微博,也不发朋友圈。想来是否也有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笨拙,发现自己不好的证据呢?每个人都不完美,敢于把自己还不好的阶段展现出来,也就是正视了自己的缺点。之后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提升,知道自己的获得成长。至于是否表现好并不重要,只要也一直在成长,今天的我就比昨天的我好了一点点。那个能跑2km的我,总是比只能跑1km的我好些。那个能说几句简单英语的我,也总是比开不了口的我好了那么一点点。不跟别人比,跟自己的过去比,我们更加容易找到希望。而记录现在笨拙的自己,是为了让明天我们能发现自己微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