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者对于明朝留下来的文人采取了两种手段:对于服从的文人。采用招抚的办法;对于不服从统治的,采取严厉的镇压。就在康熙帝即位第二年,就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珑的文人,私自召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这个时候,庄廷已经去世了。朝廷就下令,开了庄廷的棺材戮尸,把他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以及当地的官吏,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子查下去,一共株连了七十多人。这事情搞得很缺德!
由于这类案件完全是因为写文章引起来,所以又叫文字狱。
康熙之后的雍正时期,文字狱更加严重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搬家了的反清斗争。失败以后,他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坚决拒绝了。官员们劝他也没有什么用,最后索性跑到寺院里面,剃发当了和尚。吕留良当了和尚以后,就躲在寺院里面著书立说,书籍里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后来,吕留良死了,他的书也没有流传开去。
有个叫曾静的湖南人,偶然下拜读到了吕留良的文章,直接变成小粉丝了,千辛万苦寻找吕留良的文章。
苦心人老天没有辜负,曾静的学生张熙在浙江打听到了文稿的下落。张熙向曾静汇报,曾静要张静把吕留良的学生见个面,四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大家都秘密商量推翻清朝的办法。
他们自己也知道,光靠几个读书人是办不成大事的,后来,曾静打听到陕杆总督是汉族大臣岳钟琪握有重兵。他们居然想策反岳钟琪反清,真是异想天开。结果正是如此,当岳钟琪接到曾静的信后,大吃一惊,随后上报朝廷。
雍正接到报告后,气急败坏,立刻下令把这帮子书生送到北京,严刑拷打。
最后,这件案子直接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直接命人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还觉得不够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学生满门抄斩。另外,还把不少敬佩吕留良的读书人株连进去了。
其实,除了这些直接反对的活动案件之外,有不少文字狱完全就是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