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已过八十多日,写作成了日子的一部分。跟着无戒老师的写作训练营,加入了写作特训班,和有着相同兴趣的伙伴们一起写作,相互评论,给除了工作便是家庭的日子增添了一些色彩。一点一滴地,每次总能从不同的分享嘉宾身上,学到一些阅读或写作中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和写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子,可我们总是无意识地将两者分开。但是,弘丹老师却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昨晚她在纸上电台的分享,《如何高效读书写作,让你读过的书变成钱?》,让我茅塞顿开。
她开头的一句,“持续一千两百多天”,从写作小白到两本畅销书的作者,就令我刮目相看,这是一位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她把阅读,写作和变现,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她所提供的信息,给想以文字为生的写作者,指明了一条很实际且可行的道路。对于我本人,她的分享为我所面临的几个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
她分享了如何从阅读中获得多方面的价值,撰写什么样与阅读有关的文章,和如何写。我将对我有启发的部分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复习和记忆。
1. 如何深度挖掘一本书的价值?
对于写作者来说,阅读可为积累素材,也可读后写作。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主题阅读后的书单,也可以是拆解稿, 或听书稿。不管是什么方式的阅读,都可采用合适的文体来发掘书中的核心内容,并可通过有效地传播获得金钱和个人品牌上的回报。
拆解稿对于我来说是新的概念,可“利用一周的时间,将一本书拆成若干章节,然后用一篇文章的篇幅来概括一章的核心内容。”
对照自己,我已经用Evernote来记录或收藏我所读过的对我有启发的文章或书籍,如果提炼出主要观点并记录下来,不但丰富我的写作素材,也可增加理解和深度。学习了拆书稿的概念,可直接采用作为我日更的文体形式,阅读写作两不误。
2. 与读书相关的文章到底怎么写?
以上为写作流程,从阅读到写作到最后的修改,完整而实用的流程。阅读最难的就是提炼干活,写作最难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尤其是用书籍作为素材,直接摘抄是最容易的。但是弘丹老师提醒,摘抄最多不要超过10%,否则就会面临被指责抄袭的嫌疑,特别是为投稿而写,要更加小心。
在提炼书的重点时,采用归并同类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如我最近在读的托马斯·福斯特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福斯特是文学教授,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采用大量的例子来教授如何像一位教授一样阅读一本小说,主要观点散落在全书的各个角落,读一遍根本找不到它的重点。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将叙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归类,才能渐渐了解其核心内容。
3. 如何写出精彩的读后感,书评和书单?
a. 三步法写读后感
弘丹老师的三步法写读后感,提醒了我写读后感所欠缺的地方。我通常的写作方式是将文章的主要观点加以阐述,然后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想。这样写的缺点是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学习弘丹老师所提供的三个案例,我对书写读后感有了新的认知。在感想部分,需要加入更多的与书籍相关的例子,目的是通过我所写的读后感,引起读者的兴趣。
b. 七步法写书评
我对书评的写法还是挺熟悉的,所以在这里,于我是复习我所学过的内容。书评有固定的写作模式,目前我还没有时间来写,所以也就停留在知道便可的程度。
c. 书单
书单写作,我看到过,但是不知道还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以采用。我个人阅读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时候,东翻西看的,虽然很随性,但缺乏系统性。如果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集中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新的行业或学科有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可采用拆书稿和书单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享。
不到一个小时的分享,复习了一些以前所学的知识,学到的并可立即使用的是按照写作流程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联合起来,在平时的阅读中,采用书写拆书稿的形式来加深对书籍的认识,并且有意识地提炼主题,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无戒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