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经络穴位保健法

作为一名没有学习过中西医理论的普通人,我非常渴望通过一些普通人都可以学会的保健方法,让自己健健康康。

      前期写了一篇《拍八虚》,阅读、点赞和推荐的朋友比较多,今天又搜集了一些普通人日常保健中方便敲打的经络和穴位,我们都可以可以试试效果。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删除)

      一、适合敲打的主要经络

      1. 胆经(大腿外侧)

      位置:沿大腿外侧中线,从臀部至膝盖外侧。

      作用:疏通胆经气血,缓解口苦、头痛、抑郁,促进代谢和排毒。

     操作:手握空拳,从臀部向膝盖方向轻叩,每日5~10分钟。

      2. 胃经(小腿前外侧)

      位置:小腿外侧,重点敲打足三里穴(膝下3寸)。

     作用:调理脾胃,改善胃痛、腹胀、便秘,增强免疫力。

      操作:用指节或按摩锤轻叩足三里及周围区域,饭后敲打助消化。

      3. 膀胱经与督脉(背部)

     位置:沿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脊柱正中(督脉)。

     作用:调和五脏六腑,缓解腰背酸痛,提升阳气。

     操作:用按摩槌或空拳自上而下轻捶,避免用力过猛。

二、关键保健穴位敲打法

      以下穴位可直接敲打或按压,作用显著且操作简便:

      1.足三里:膝下3寸,胫骨旁1横指,调理脾胃、缓解疲劳、增强体质,握拳轻叩或拇指按压,每日5分钟。(见上文胃经图片)

     2.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安神助眠、补肾气、缓解疲劳,赤脚踩鹅卵石,或用拳头轻敲足底。

      3.合谷穴:手背虎口,第1~2掌骨间,清热止痛,缓解头痛、牙痛、排毒,拇指按压后轻叩,以酸胀为度。(见上文胃经图片)

      4.风池穴:后颈发际线两侧凹陷 明目醒脑、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双手握拳轻叩后颈,工作间隙操作。

      5.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疏肝理气、缓解焦虑、降肝火,指节轻叩或拇指点按,睡前操作最佳。

      三、敲打方法与注意事项

      1. 正确手法:

      手握空拳,五指并拢且掌心空虚,用腕部发力轻叩。

      力度以皮肤微红、无痛感为度,避免暴力敲打。

      2. 最佳时间:

     胆经:上午7~9点(阳气升发时);胃经:饭后1小时;涌泉穴:睡前。

      3. 禁忌人群:

      孕妇避免敲打合谷、三阴交;皮肤破损、凝血障碍者慎用。

      4. 辅助工具:

     可用硅胶按摩锤或经络拍,增加省力度和均匀性。

      四、日常组合建议

      晨起提神:敲胆经(5分钟) + 叩风池穴(2分钟)。

      饭后助消化:摩腹(顺时针20圈) + 敲足三里(5分钟)。

      睡前安神:敲涌泉穴(10分钟) + 按太冲穴(3分钟)。

      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穴位和经络还有很多,本文只是选取了几个普通人方便认识和拍打、按摩的三个经络和五个穴位。但是只要坚持每日操作,便可调节气血、预防小病,急症一定一定一定要及时就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