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开之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南开精神。百年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科研创新的基地,是众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应县委组织部的安排,很荣幸参加赴津南开大学党政干部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学习。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的街头还有一些人等待政府的兜底救济,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中国梦就缺了一个口子,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就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党员干部是其中的排头兵,我们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干好手中的工作。
带着这些蓬勃的思绪,经过两天的行程,在第二天傍晚,我们在这美丽的渤海之滨天津落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夜幕下繁星闪烁般的城市霓虹,这座古老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相融合的城市,在我的眼前透露出神秘和宏伟。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厦更能彰显这座伴随京杭大运河开凿发展的城市展现出来的惊天变化,一句“您来啦!欢迎欢迎——”也洋溢着天津人的淳朴和热情。
“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怀。人物南开萃一堂,百年发展铸辉煌。”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就是南开大学的校友, “我是爱南开的”,周总理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让这所充溢着爱国主义情怀的学府温情脉脉。古钟悠悠铭记着校史,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的校训,在这样的百年名校中学习,呼吸的是她深厚文化的气息、提升的是自身的素养情操、传承的是爱国主义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吴克峰教授温和而略带沙哑的声音中我们开启了学习之路,在他诙谐幽默的讲授中,我们领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激情高昂的王竞教授阐述了《转型中国社会的特征》;易勇军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解了《战略扶贫和智力扶贫》,加强教育、转化思想、智力扶贫才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杨德进教授结合实地实际阐述了《乡村旅游富民项目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要结合实地实际创新体现自己个性色彩的发展;艾伟俊教授结合自己在庄浪县高房村“第一书记”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从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在基层开展工作、如何得到群众认可中得出结论只有用真诚的心为群众解决所需、为群众办实事、促发展、为人民服务就是王道。肖光文、鲁家听、杨浩、孟繁强、翟明睿等教授讲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沙盘模拟团队建设》、《卓越沟通与执行力提升》、《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他们不辞辛苦、不惜吝教、倾囊相授让我打开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地,也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更为勉励自己、砥砺前行找到了方向。
理论知识还需亲身实践,校方用心安排了现场教学,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滨海新区的图书馆, “以假乱真”的书山,安宁静谧的气氛,都让人肃然起敬。五层的图书馆自下而上收藏着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书籍,凭身份证就可以免费阅读,让人翱翔在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里。“书山有路勤为径”,这里让人深深体会唯有读书方可知礼修身望天下的高原意境。
时间匆匆而过,难忘的培训学习也结束了,适用而有效,对基层工作的我来说,收获颇多。
一是要打开思维、解放思想、发展特色。我们临潭县经济实力弱,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单一,经济收入渠道有限,因此可以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土地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提高效益、扩大就业、从依靠农业转向依靠特色经济和劳动力转移。二是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托产业劳动转型、就业扶贫拓展收入渠道。推进农业生态园、依托领域景区、农家乐等组织农民从事导游、餐饮服务、旅游产品销售等工作,拓展收入渠道。三是要扶智脱贫、扶志脱贫。转变思想,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授之以志的转变,对有想法有创新、增特色加亮点的人或事给予支持和帮助,引导创业示范、吸引有志之士返乡投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促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四是要构建互联网+农业思维。强化科技扶贫支撑,为服务农村、创新农业、实现打特色、建品牌、促销量,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打造“绿色生态牌”,走现代农业的路子,让农产品足不出户卖到大城市,由输血到造血做到可持续发展。五是要聚人气留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脱贫不能缺失人才,不仅要寻觅人才、发现人才、也要使用人才,开创人人干事创业的新局面。
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我将以这次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为起点,履职尽责,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从每件小事做起,认真负责、主动作为,确保自己这个环节的工作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