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追完了前段时间非常火的青春剧《二十不惑》,大四实习的一年,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的转变,富家小姐段家宝由无忧无虑的大小姐变为能屈能伸懂运营的经纪人;家境差的姜小果,在职场一步步稳扎稳打,和自己的冷面上司有了情感纠葛,到最后被顶级公司录取;关晓彤饰演的梁爽,从被富二代包养,到自力更生在时尚界打拼出一片天地,个中艰辛感慨万千,性格也发生了大反转;爱打游戏的石头,从躲在游戏的世界里,用考研逃避工作和现实,到在职场自如发挥自己的创意,拿到多家公司的offer,也从躲避妈妈,到和妈妈一起吃饭,一起旅行……
跟随剧情和个个角色一起爱、恨、纠结、痛苦,也一起快乐,仿佛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大学时光。看戏的人过瘾,却也像是另一种逃避——逃避自己的现实生活,那个平淡如水的、几乎一眼望到底的人生。
二十岁,充满希望的年龄,无限多的可能,很多试错的机会,大不了从头再来!
而三十岁,人会急着稳定下来,要有家、有业、有娃、有车、有房、有贷款,过上“正常”的生活,于是,也就扛起了很多责任,也是甜美的负担。可是,二十岁的人努力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
可是这些安定中,难免会有一点点遗憾——就这样了吗?
但是,如果二十岁时就有自己的热爱的事,然后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没有停歇,到了30岁会是什么样的处境和心境?
如我这般,没有喜好,小学、中学、大学只知道要好好学习,甚至报志愿的时候都是茫然无知的,找工作时看的是价钱或者舒适度,没有心力去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什么理想,什么奋斗,都和自己无关…… 太可怕了~
听武志红的专栏时,总感慨自己之前竟然从未关注过心理学,如今开始学习总觉得浪费了大把时光,然而看得到很多专栏的用户留言,会发现自己不算晚——有50多岁才开始学习的,30岁,我还年轻着呢!
虽然三十岁的人生已经承载了二十岁的遗憾,可是还有机会去补救,难道要等到四十岁,再去叠加三十岁的遗憾吗?
听罗胖的跨年演讲时,他讲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位60岁的老太太,看了莫言的书后,惊呼这样的书就能拿奖?我也能写啊,这都是我生活中的故事啊,于是在花甲之龄提笔写书,到70岁时已经有三本书出版!
什么是遗憾?真正的遗憾可能是“没敢想”、“没想过”、“不知道”、“没坚持”、我们被自己的这些信念束缚了。
听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课程,有人问,想做咨询师,天赋有多重要?老师说,欲望比天赋更重要。如果你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件事,你就会想到办法。
找借口,当下轻松,却也会有一天会背负起遗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扛着家庭负担、对时间的焦虑、对自由的渴望、对现实半推半就的妥协、对困难的退缩、对未来的怀疑,对他人目光的恐惧……我们抗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走不动了。
那些东西能否放下?难,却也不是没办法。
有工作却想跨行业发展?那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找到快速上道的方法,花钱能提速的,就别犹豫。一如我了解到的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径,靠自己学习和领悟太慢了,直接找一位好的咨询师,把自己七经八脉打通,又能直接体验到什么是心理咨询,好经济上的压力就要排排顺序了,重要且紧急的事,能给以后带来高投资回报率的事,优先。
有娃牵绊,必须带娃?要相信,社会上有很多优质资源可以利用,他们比我们更懂孩子、更懂教育,花钱多的机构,越能解放你的时间,还能提供优质的教育。三岁以上孩子的父母都可以适当放手,把孩子的白天交出去,晚上再高质量陪伴,免得如网络流传的那样“孩子睡着了以后,你会忍不住地想亲他,他醒了以后,你会想掐死他”~
总之,办法比困难多,不找借口,不去自我安慰,专注于自己的梦想,敢于舍弃,然后你会遇到“吸引力法则”,你会找到突破口。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持之以恒去行动的人,都得到了他应得的奖赏。
想清楚了,就去行动,如梁爽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新思路,最终找到自己的定位;如姜小果般如同打不死的蟑螂,失败了我再来,笃信努力是奇迹的别名。
碰壁是好事,遇到困难也是好事,说明你在行动,在成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路再难,也要走下去,会有柳暗花明的。
三十岁也可以有二十岁的激情,有二十岁的斗志,人生无憾,就是不惑。